九月九日要干什么


九月九日要干什么

文章插图
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 。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 , 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
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
“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 。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 , 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 。“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 。
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 。在古代有饮宴祈寿之俗 。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 , 是谓“两九相重” , 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 。明代张岱著《夜航船》云:“九为阳数 , 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 。”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有:登高望远,放纸鸢 , 吃重阳糕,祭祖,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吃羊肉面,归宁父母等 。
【九月九日要干什么】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 。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 , 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 。
放纸鸢
“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鸢 , 线爱长” 。纸鸢就是我们所说的风筝 , 广东、福建等地一直保留着重阳放风筝的习俗 。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为主要特征的 。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 ,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
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 , 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 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
重阳节 , 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 。和清明节一样受到很多人的重视,那么重阳节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