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何时起称皇帝为“陛下”从何时起改称“皇上”


从何时起称皇帝为“陛下”从何时起改称“皇上”

文章插图
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 , 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
 “皇上” 明清时代大臣对皇帝的称呼 。“皇帝”、“陛下”从秦朝开始,后来才发展出“万岁”“至尊”“官家”等称呼 。
陛下无论我们看历史电视剧或**,只要剧中有皇帝出现,就会听到群臣们左一个陛下,右一个陛下,称呼皇帝为什么称皇帝为陛下呢陛下的陛,是指帝王宫殿的台阶《说文》:升高阶也从阜,坒声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荆轲刺秦王》: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此进至陛下古时帝王的卫士就在陛下两侧进行戒备陛下是臣子对帝王的尊称当帝王与臣子谈话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因而称陛下,意思是通过在你台阶下的臣属向你传达卑者话,表示卑者向尊者进言蔡邕《独断》卷上: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敬辞《史记秦始皇本纪》: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由陛下又引申为陛见,此指臣下见皇帝《后汉书戴封传》:公车征,陛见,对策第一殿下殿下和陛下是一个意思原来也是对天子的敬称但称谓对象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汉代以后,演变为对太子、亲王的尊称谢庄《庆皇太子服上至尊表》:伏惟皇太子殿下,明两承乾,元良作贰又有丘迟《与陈伯之书》: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按,梁武帝弟萧宏,封临川郡王一说魏晋南北朝天子亦称殿下《称谓录天子》;魏晋六朝称殿下唐代以后,惟太子、皇太后、皇后称殿下《事物纪原》卷二:汉以来,皇太子、诸王称殿下,至今循用之又按,三国时已称皇太后为殿下,见《三国魏书三少帝纪》阁下旧时对人的尊称也常用于书信中原意也是由于亲朋同辈间相互见面不便直呼其名,常常先呼其阁下的侍从转告,而将侍从称阁下的后来逐渐演变为对至友亲朋间尊称的敬辞今多用于外交场合膝下子女幼时依于父母的膝下,因而膝下表示幼年后来借指父母,有亲切之意《孝经圣治》:故亲生之膝下郑玄注:膝下,谓孩幼之时也后用以表示对父母的爱慕;并在与父母通信时,用为敬辞宇文护《报母书》:违离膝下,三十五年这是说自己离别母亲已三十五年了麾下麾下的麾,旌旗之属,是将帅用以指挥的旗帜《周礼春宫巾车》:建大麾麾,亦作指挥、招手讲麾下,谓在将帅旗之下《史记魏其武安侯传》: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麾下,所杀伤数十人《汉书李广传》: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八百里兮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麾下亦是对将帅的敬称,《三国志吴书张弦传》谏孙策愿麾下重天授资,副四海之望,毋令国内上下危惧在下旧时用作自称的谦辞古时坐席,尊长者在上,所以自称在下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三折:我们都散罢,待明年容在下还席足下在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意为您足下,属称对方的敬辞乐毅《报燕惠王书》:恐伤先王之明,有害足下之义,故遁逃走赵意思是说:担心损害了先王英明的形象,破坏了您仁义的声名,所以逃到赵国《史记秦始皇本纪》:阎乐前即二世,数曰:『足下骄恣,诛杀无道,天下共畔足下,足下其自为计』意思是说:阎乐上前走近秦二世胡亥,批评胡亥说:您骄傲任意,随便杀人,天下都背叛了您,请您自己想一想这是臣子称君主的例子又如《战国策燕策一》记载苏代对燕昭王说:足下以为足,则臣不事足下矣意思是说:您以为够了,那么我就不必在此侍奉您了《战国策韩策二》:严仲子辟人,因为聂政语曰:『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闻足下义甚高』还有《史记项羽本纪》:张良谢曰:『……谨使良奉白璧一双,再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无论是下对上,还是同辈相称,足下都带有敬意《称谓录》说:古称人君,亦以『足下』称之,则『足下』之为尊称那么,为什么尊称对方用足下这个词呢据刘敬叔《异苑》卷十记载:介子推逃禄隐迹,抱树烧死文公(晋文公重耳)拊木哀嗟,伐而制屐(以木作底的鞋)每怀割股之功(介子推在重耳出逃中,介子推曾割自己大腿上的肉为重耳充饥,亦称剐肉奉君),俯视其屐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称将起于此《异苑》对足下的解释十分有趣,但一般人不认同这个看法《史记秦始皇本纪》裴駰集解引东汉末年蔡邕的话解释说:群臣士庶相与言,曰殿下、陛下、足下、侍者、执事,皆谦类也就是说:足下只是谦虚地尊称对方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