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十三行可以零售吗( 三 )


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设立在广州口岸的特许经营进出口贸易的洋货行,是具有半官半商性质的外贸垄断组织 。清康熙盛世,撤除明朝以来的禁海令 , 实行开海通商政策 。1685年,伴随着日益频繁的国际商业交往,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方外贸专业团体广州十三行应运而生 。
1757年,乾隆皇帝宣布撤消原设的沿海各关,仅留广东的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 。作为粤海关属下的中外交易场所,广州十三行成为清帝国惟一合法的外贸特区,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全部聚集于此,直至鸦片战争为止,这个洋货行独揽中国外贸长达85年 。
扩展资料
历史上,繁荣鼎盛的广州十三行作为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窗口 , 曾由南海县管辖 。产自南海各地的丝绸、陶瓷、铁器、中成药等货物,通过十三行远销海外,成为当时中国制造的名片 。
通过十三行远销海外的“广货”中,大量来自当时广州周边的南海都堡(乡镇),比如西樵的丝绸、石湾的陶瓷、佛山的铁锅 。以纺织业为例 , 当时分布在南海各个乡镇的桑基鱼塘生产模式为广佛丝织业崛起和远销海外打下了坚实基础,成为海上丝路重要商品 。
明清时期,广州几乎垄断全国外贸 , 海上贸易的繁荣,促进广佛地区丝织业发展到历史鼎盛时期 , 成为全国丝织业最负盛名地区之一 。
十三行现已成为广州历史最悠久的服装批发市场 , 以十三行路为中心 , 故衣街、豆栏上街、和平东路、打石街、装帽街、长乐街、兴隆北街服装市场环绕成了一个物流商业圈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广州十三行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解码广州十三行辉煌时代背后的“南海元素”
长期以来,中西方的交往仅仅局限于通商贸易,但是这种关系并非正式的外交关系 , 因此很长时间以来都是时有时无的 。
在公元1757年间 , 乾隆皇帝颁布“仅留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的诏令 , 将清朝的对外贸易局限在了广州一口 , 并设立“十三行”为贸易中介,负责管理外商、经营进出口贸易和办理交涉事宜,以此来防止外国商人与国内民间或官方的直接接触 。
而在中西方贸易往来中 , 中国出口的商品以茶叶、生丝和土布为大宗,西方对中国出口的商品则以英国的毛织品和英属印度的棉花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 , 中国在正常的对外贸易中始终保持着出超的优势 。
根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的记载,在公元1781年到1790年之间,中国销往英国的诸多商品中,仅茶叶一项就高达9600万元;而在1781年到1793年间 , 英国销往中国的全部商品仅为1600万元 , 只是茶叶销量的六分之一 。直到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年均出超额仍在200万到300万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