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生平简介( 六 )


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 , 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 。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 。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令一职 。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官至膳部员外郎且有自己的自传 。父亲杜闲有奉天令一职 。青年时期,杜甫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 , 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 , 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有《杜工部集》传世 。
1、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
2、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三十五岁以后 , 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 , 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 , 胸怀国事 。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 , 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
3、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 , 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 , 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
4、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 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