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见过世面的人,都没有身份感( 二 )


文章图片

02
《菜根谭》中有言:“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都没有身份感】美味的食物,是清淡的 。真正德行完美的人,并不是行为举止超群,而是和普通人一样 。
越是见过世面的人,越是低调内敛 。
反倒是那些只见过一方天地的人,表现得越是张牙舞爪 。
有一年,一个包工头找到画家陈大羽,见面就甩出几万块钱:
“你给我画只最好的鸡,有钱能使鬼推磨,我要为工程送礼 。”
陈大羽毫不客气地回绝说:“我的鸡留着自己吃呢,不卖 。”
事后,陈大羽跟朋友解释说:
“瞧他那架子摆的,好像他钱多能买到一切 。如果给他画画,不仅败坏社会风气,我岂不也成了他的推磨鬼?”
一位作家说过,我总觉得做人要实实在在,没必要弄一个什么架子,刻意张扬 。
网友@之家哥在五星级酒店做前台时,遇到过两位特别的客人 。
第一位客人,是个穿着普通棉布衣服的老人,他在办理入住手续时十分安静,笑容亲切,最后也只开了一间普通房间 。
老人身后的那位客人,脖子上挂着一根黄金链子,腰间是LV大标志皮带,走到前台把GUCCI钱包往台子上一拍:“我是会员,给我开一套豪华套房 。”
那个老人的真实身份,其实是某集团的董事长 。而他身后的那位,不过是个小老板 。
之家哥感叹说:“一开口,素质和格局立马就暴露出来了 。”
心理学上有个“达克效应”,是说素质越低的人,越容易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 。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都没有身份感
文章图片

03
陈丹青在访谈录里,讲过一段经历 。
在他住的上海弄堂里有位白面书生,是一所民办小学的老师 。
这个老师每天穿一身蓝布中山装,相貌清正,言谈举止都很得体,整天的工作就是跟孩子们打交道 。
后来,陈丹青出书,那位先生写了几句评语,托人转交给陈丹青 。
陈丹青跟他做了几十年邻居,这才知道,他是大学问家章太炎先生的孙子 。
一个人的高贵多半体现在他的品格上,而不是他的荣誉和身份 。
真正让人敬佩的人,连名片都不需要,因为他本人就是最好的身份证明 。
季羡林先生一直都有写日记的习惯,年轻的时候,很多日记的内容都有点“不雅” 。
2003年,出版社想要出版季羡林的日记,看到那些边角料,觉得有损大师的形象,建议做适当删减 。
但季老先生却反驳说,我过去不是一个圣人,现在不是一个圣人,将来也不会是一个圣人 。
平日里,季羡林也没什么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