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彩棒可以画在脸上吗( 四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概括主要事件,提高整体感知的能力 。
教学重点
概括主要事件
教学难点
提高整体感知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按常规预习 。
自选三十个词语默写
【炫彩棒可以画在脸上吗】 二、导入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中有21位聋哑演员,她们表演了一个令世人震惊的舞蹈节目:《千手观音》 。有谁知道这个节目是怎样排演的吗?这群听不见、说不出的聋哑人给我们这些健康的人带来了怎样的启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生命的舞蹈》还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新的启示呢?
二、再读课文,概括主要事件,提高整体感知的能力 。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文中提到的“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各指哪两次舞蹈?请分别用一句话将内容概括出来 。
(提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明确:以一对残疾夫妻为代表的一群残疾人在夜幕中跳起了火的舞蹈;
三十年前,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在艰辛的条件下劳动,作者感到她在跳舞 。
2、这两次生命的舞蹈有何异同?
引:两者舞蹈的形式有什么不同?两者面对的困境有什么不同?在作者看来,两者舞蹈的形式虽然不同,但从舞蹈中体现出来的情绪有何共同点?)
(A异:①残疾人是在真正地跳舞 , 而小女孩则是在艰辛地劳动,并不是在跳舞,是作者认为她的劳动像跳舞 。
②残疾人的困境是自身肢体有残缺;小女孩的困境是家境贫寒,生活艰辛 。(他们面对的困境的具体内容不同 。)
B同:两者都是欢乐的 。(由此体现的生活态度有共同点吗?)都是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等等) 。
三、精读课文,品读和辨析文中富有深刻含义的语句,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
3、这两次不同形式的生命的舞蹈都是作者亲眼所见 , 那么作者的心理活动发生过哪些变化?
A引:关注学生在文中的圈划 。主要是划出表现作者心理活动的关键词 。
B引:面对残疾人的舞蹈,找出文中的“怜悯”“大吃一惊”等词语;面对小女孩的劳动,找出文中的“怜悯”“沉思”“叩问”,确定作者心理活动变化的过程 。
4、从最初的怜悯到之后的“沉思”、“叩问”,可见作者对这两次生命的舞蹈是有一个由浅到深的认识过程的 。那么,文中哪些语句表明了作者对两次生命的舞蹈的思考呢?
四、反馈 。
1、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对两次生命的舞蹈的思考的?
2、摘抄表明作者对两次生命的舞蹈思考的语句,摘抄本 。
(选做)
3、重写《分享》,随笔本 。
反思
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