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在清明那天吗 清明节到底是哪天( 八 )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 。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 。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
纪念方式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
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 , 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 。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 。
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其结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渐取代扫墓的习俗 。
新加坡华人也在庙宇里为死者立神主牌,庙宇因此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 。
清明节当天有些人家也在家里拜祭祖先 。
在清明节这一天,可到先人坟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庙的灵位前静默鞠躬 。
不论以何种形式纪念,清明节最基本的仪式是到坟前、骨灰放置处或灵位前追念祖先 。为了使纪念祖先的仪式更有意义,我们应让年轻一代的家庭成员了解先人过去的奋斗历史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 , 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 。
扩展资料: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腊月最后一天)、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小年(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 等 。
参考资料:

清明节-百度百科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一般是在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图
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 , 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 , 后来民间亦相仿效 , 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本来 , 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 , 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 。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 。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 。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春分后十五天为清明,是郊游的好日子 。清明又是扫坟祭祖的日子,民间又称为“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十月一日总称“三冥节” , 有城隍出巡的仪式 。寒食、清明本来是两个节日,但山东民间大都把两个节日合而为一 。一般叫清明,少数地区叫寒食节,但过节却是在清明这天 。垦利地方自清明节前三日算起,称“大寒食”、“二寒食”、“三寒食”,第四日为清明 , 人们于这四天内扫墓、踏青 。鄄城以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又称清明节为“鬼门关节”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 。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 。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 , 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 。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 。”(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 , 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 , 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 , 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 。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 。据载,古代“墓而不坟” , 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 。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 。秦汉时代 , 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 。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 。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 , 永为常式 。”得到官方的认可,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由于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华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为冬至之后106天,寒食节的后一天 。扫墓活动在节前后可延续十天左右 。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 。每届清明节,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 , 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 。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节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每逢清明节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 。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 , 被称为“神灯” 。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