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煤矿的开采条件( 三 )


我国露天采煤发展缓慢还有一个原因是露天煤矿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 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 以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地为主 。这些地区多属于煤炭输出区 , 自身对煤炭的消费量不大,加上向外运输条件较差,使得大规模露天开采受到制约 。这些地区生态系统比较脆弱,考虑到大规模露天开采对环境的破坏,一是恢复起来比较难,二是植被破坏后造成沙尘增加,直接影响到我国的中部和东部地区 。另外,这些地区经济欠发达,而大规模露天采煤前期投入较高,地方无力承担,这也是煤炭露天开采比重一直较低的一个原因 。
(2)露天煤炭开采新技术研发投入不足
一方面,我国露天矿具有各不相同的内、外部复杂条件,其各项重大技术决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正确的设计决策能为露天矿带来上千万元甚至以亿元计的经济效益,而错误的决策会造成惊人的损失 。长期以来 , 露天煤炭开采设计缺乏创新 , 一些煤炭开采技术问题始终难以解决 。如:绝大多数露天煤矿为近水平煤层埋藏、分区开采、汽车端帮环线开拓运输系统压帮内排、端帮边坡设计采用静态分析,造成端帮边坡角偏小、端帮压煤、运输成本高等问题 。
另一方面,除了传统的技术开发研究,未来的露天煤炭开采技术——数字化技术、自动化技术、无人化技术研究投入不够 。矿业界迄今尚未能达到实现开采系统完全自动化、无人化操作的目标 。如获成功,这将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 大大提高作业安全水平 。我国尚没有对煤炭开采作业的自动化和机器人化的深入研究 。
(3)露天煤炭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
世界各采煤国家都将优先发展露天采煤作为增加煤产量的主要途径 , 尽量实现集中开采 , 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但是露天采煤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矿山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严重影响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经济持续发展 。以往传统的地质、采矿及管理学科没有或很少将矿山环境勘查、评价、预测、管理、立法、执法与露天煤矿勘查、露天煤矿建设、设计、生产、闭坑有机地结合起来 。如露天采矿学就追求剥离最少 , 采煤最多,只要不滑坡,边坡越陡越好,很少考虑地面变形或闭坑后灾害,很少以综合的、长远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作为研究追求的出发点 。露天采煤形成的凹坑,由于地质构造、边坡岩体、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等原因,诱发滑坡、塌陷、水土流失、泥石流等一系列地质灾害,又引起地面变形而危及周边地区的工业企业和居民建筑的安全,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又破坏了原来的生态地质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