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看完泪目!

俗语:“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看完泪目!
文章图片

俗语,作为一种语言单位,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
实际上,俗语可以说是老祖宗们总结出来的生活结晶,充满了智慧和经验 。
关于孝道的俗语,多不胜数,比如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一句俗语: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 。
那老祖宗为何会这样说呢?这句俗语的真正含义又是什么呢?能给当代人起到什么样的警示作用呢?来跟诗词君一起看一下吧~
俗语:“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看完泪目!
文章图片

01
母在不庆生
从字面理解,这句话是告诉我们,母亲在世之时,孩子不应该庆祝生日 。为什么古人会有这么奇怪的想法呢?
其实古人说的“庆生”并非指过生日,而是指“过寿” 。
按照古代礼制规定,幼儿、青年、中年人都是不能过寿的,人只有过了50岁,过生日才能称为过寿 。
按照《周礼》记载:六十为下寿,八十为中寿,一百岁则为上寿 。
而且就算年过50,但家中父母尚在,最好也不要做寿,因为“尊亲在不敢言老”,这体现了对老人的一种尊敬和孝心 。
那为何古人还要特意强调:“母在不庆生”呢?
这主要是因为古代医疗条件落后,女人生孩子出现意外的几率非常高 。
所以孩子生日那天,对于分娩的母亲来说也是最危险,最痛苦的一天 。
俗语:“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看完泪目!
文章图片

中国人最讲究孝道,特别是母亲的十月怀胎,以及一朝分娩的辛苦和艰难,应该值得每一位子女铭记 。
最懂感恩的人,自然不会在母亲最痛苦的一天,来庆祝自己的生辰,所以才有了这句俗语 。
除了告诫子女要懂感恩,这句话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那就是告诫子女:
有机会还是要多孝敬父母,不要只顾着自己过生日,而忘记了母亲的寿诞,趁着老人还健在常回家看看 。
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莫要等到那时再后悔 。
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在外与朋友大办生日宴,却总是记不起母亲的生日,只留老人在家苦苦期盼 。
作为儿女,今后请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让他们能够度过一个儿孙绕膝的安乐晚年 。
俗语:“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看完泪目!
文章图片

01
父在不留须
对于这句话,很多人不理解,在古代中国,男人成年之后都会蓄须,只有极少数人不留胡须(例如太监) 。
而且儒家思想告诫世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