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看完泪目!( 二 )


在古代,胡子是美男子的标配,《汉书》中描写刘邦的容貌写道:“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 。”
著名的美男子霍光则:“白皙,疏眉目,美须髯 。”
还有武圣关公,人称美髯公,胡须长达两尺 。
很显然,古代人在成年之后就会蓄须,那这句“父在不留须”的俗语,是从何而来的呢?
俗语:“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看完泪目!
文章图片

这还要从辛亥革命说起,1911年,革命党人在武汉发动起义,迫使清朝皇帝退位,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历史 。
为了改变国人封建落后的思想,革命党废除了儒家中很多糟粕思想,比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鼓励男子割辫、剃须 。
后来还形成了一种风俗,父母都在世,不留须,父亲去世,留上唇胡须,母亲去世,留下巴胡须,双亲都故去,才会上下一起蓄须 。
现在能够看到鲁迅先生的照片,几乎都留有上唇胡须,这就是他为了纪念去世的父亲而留的 。
不过到了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皮肤白净的人成了人们追捧的对象,很多男人早已不再蓄须 。
俗语:“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看完泪目!
文章图片

其实父母对子女的爱,从来都是无私的,润物无声的,他们不会真正在乎子女为不为自己过寿,蓄不蓄须 。
他们为子女的奉献都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 。
古代有二十四孝,有孝子割肉奉母,现代的年轻人也应该秉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孝道继续发扬光大,经常回家看看父母 。
父母期盼的只是阖家团圆,儿孙绕膝,不论有钱没钱,只要全家人欢乐幸福就好!
为人子女,一定要懂得尊老、爱老、敬老,这不仅是华夏上下五千年代代传承的优良传统,更是为人的根基 。
【俗语:“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看完泪目!】点个【在看】,愿天下父母皆健康,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