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圆的来历和传说,汤圆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1、汤圆的由来和传说故事汤圆起源于宋朝 。当时明州,即现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 。汤团象征合家团圆更美好,吃汤圆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团团圆圆 , 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备美食 。
汤圆的寓意
汤圆的寓意是阖家团圆,幸福美满 。汤圆是中国元宵节吃的食物,因为名字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 。
吃汤圆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阖家幸福、团团圆圆,也表达了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期盼 。
在一些节日里食用汤圆,既是对新的一年的期待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

汤圆的来历和传说,汤圆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文章插图
2、汤圆的来历和传说是什么?汤圆的来历和传说如下:
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 , 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 。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 , 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劫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 。
汉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 , 便形成了元宵节,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也在此时流传开来 。
后汤圆文化流传为现代习俗
吃汤圆是汉族人的传统习俗 , 在江南尤为盛行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陈志岁《汤圆》诗云:“年年冬至家家煮,一岁潜添晓得无” 。
甬地俗语云:“宁波家家捣米做汤圆,知足常乐又一天 。”胡秉言也有诗曰:“香泽糯米做汤圆,沸水飘银富贵咸 。入口绵甜滑润爽,阖家欢乐醉天年 。”
汤圆的来历和传说,汤圆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文章插图
3、汤圆的由来和传说故事是什么?1、汤圆的由来
据传 , 汤圆起源于宋朝 。当时的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所兴起的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板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 , 吃起来香甜软糯 , 回味无穷 。同时,汤圆象征合家团圆美满,吃汤圆也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备美食 。
2、汤圆的传说故事
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 。
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 , 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动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作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 。武帝准凑,“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 。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 。
汤圆文化
吃汤圆是汉族人的传统习俗 , 在江南尤为盛行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陈志岁《汤圆》诗云:“年年冬至家家煮,一岁潜添晓得无”甬地俗语云:“宁波家家捣米做汤圆,知足常乐又一天 。”
胡秉言也有诗曰:“香泽糯米做汤圆,沸水飘银富贵咸 。入口绵甜滑润爽,阖家欢乐醉天年 。”“宁波汤圆”是必备的食品 , 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 , “圆”意味着“团圆”“圆满”,节庆时间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故至汤圆又叫“浮元子” 。
正月十五元宵节,“宁波汤圆”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汤圆”,又称元宵;“汤圆”以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料,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
汤圆的来历和传说,汤圆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文章插图
4、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简介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简介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简介,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据说中国人过元宵节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 以下分享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简介 。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简介1
元宵节的来历
火把驱邪
元宵节的起源很古老,一种说法是源于远古人类在过节时以火把驱邪 。这个节要祭祀天神,由于是夜里进行,自然要打着火把 , 后来就逐渐演变为元宵节了 。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 , 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 。
祭祀泰一神
元宵节来历的另一说法与祭祀泰一神有关 。泰一神亦称太乙神 , 主宰人间的风雨、饥馑和瘟疫 。据说,汉朝武帝曾久病不愈,求助太乙神后竟奇迹治愈,于是开始建太乙祠坛祭祀,每逢正月十五通宵达旦,以盛大的灯火祭祀 。这一活动后人被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
元宵节的习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 , 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 , 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 。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
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 。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 。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 。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 。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 , 拉着她的手 , 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 , 情景十分生动 , 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 。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 , 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
元宵节传承意义
元宵节,又称灯节、元夕、上元节,标志性时间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 。它起源亍汉文帝时期 , 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 从中国传统的春节文化来看,元宵节又只是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古代春节习俗为期长达一个半月,漫长的春节要经过备年、过年、贺年三个阶段,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进入春节,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 , 才算是过了大年 。如果拿三部曲乐章来比拟的话,处于贺年阶段尾声的元宵节,就是中国春节三部曲的高潮华彩乐段 。元宵节被人们视为春节最后的高潮,因为过了这天,人们就真正进入新一年的活,所以人们在元宵节全民欢庆,以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
元宵节之所以得以传承,是因为这个节日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团圆,和谐,追求自由,这些都是我们所向往,也是我们的美好期盼,每一个节日之所以可以得到传承就是里面包含了人民的祈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端午节被韩国人抢注世界文化保护遗产后 , 很多国人很生气,明明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却被归属到其他国家,元宵节文化内涵丰厚,其文化源远流长 , 在世界民俗文化中独树一帜 , 当下民俗节日的世界之争愈演愈烈,我们必须好好保护好 , 好好的传承下去,才不会面临断层的危机 。我们新一代人肩上背负的历史使命责任感是促使传统节日得以传承与发扬的动力 。我们传承的不仅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而已 , 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非物质的文化精神 。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简介2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 , “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 , 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 , 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 。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 , 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 , 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至清代 , 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 , 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 , 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 。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 , 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 。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 。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 。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 , 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 。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 。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 , 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
吕后病死后 , 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 。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 。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宵夜 。”他心中大惊 , 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 。
东方朔假意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姑娘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宫女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并传令京城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 。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 , 十五晚上进城观灯,宫廷人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 。”
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
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长安城里家家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 。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 。
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地高喊:“元宵!元宵!”宫女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 。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 。
因为宫女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 , 这天叫“元宵节” 。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简介3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其实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 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 。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 , 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 。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大张灯火 。唐朝时 , 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 。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
元宵的起源由来
元宵,其实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 , 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元宵赏月 , 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 , 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在汉文帝时期,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 , 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
元宵节有什么风俗
正月十五的时候,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 , 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灯谜增添节日气氛 , 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
汤圆的来历和传说,汤圆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文章插图
5、汤圆的由来和传说汤圆是中国的代表小吃之一,历史十分悠久 。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汤圆的来历最早叫“浮 元子” , 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 。大部分南方人家习惯在春节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俗 。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 家幸福、万事如意 。
与汤圆的来历有关的历史起源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 。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 。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 。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
元宵在宋朝很珍贵,姜白石有诗“贵客钩帘看御街 , 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诗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
【汤圆的来历和传说,汤圆的由来和传说故事】到了现代亦有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 。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 。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 , 话刚一 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 , 从此袁世就给手下的人下了个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 。后来有人就此事写 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 。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
汤圆起源于宋朝 。当时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 , 即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 , 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 。
因为这种糯米汤圆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汤团 。然而,汤团象征合家团圆更美好,吃汤圆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备美食 。
扩展资料:
特色汤圆介绍
1、长沙姐妹汤圆
长沙一家餐馆的著名风味小吃,已有60多年历史,由于早年经营这款食品的是姜氏二姐妹,故此得名 , 其制法是以糯米、大米磨浆,取粉制皮,用枣泥、白糖、桂花做馅 。其色泽雪白、晶莹光亮、小巧玲珑、香甜味美 。
2、重庆凌汤圆
凌汤圆是山城重庆的传统名小吃 , 重庆老字号,距今已有八十余年历史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凌汤圆创始人林名合在重庆双凤驿街头卖担担汤圆 , 名为林汤圆,因他的汤圆因真工实料、皮糯馅香、香甜可口,很快风靡山城 , 逐渐享誉远近 。
3、山东枣泥汤圆
先将大红枣煮熟去核擦泥,猪板油去膜用刀拍碎,两者加白细砂糖搓成馅心,和水磨糯米粉做成小汤圆,芝麻炒熟和白细砂糖研成细末成炒面 , 将煮熟的小汤圆在炒面中滚一圈即可,吃时油润绵软 。
传说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 , 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 。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劫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 , 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 。汉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也在此时流传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