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的来历和风俗,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有哪些 二月二的来历与民俗

1、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有哪些 二月二的来历与民俗二月二这一天相传龙会抬头,预示着之后雨水会增多,会迎来一个丰收之年,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各地有不同的习俗,一起来看看这些民俗是什么吧!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有哪些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 , 又称青龙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相传是轩辕皇帝出生的日子 。
二月二 , 是一个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日子 。吃面条称“挑龙头”,吃油炸糕称“吃龙胆”,吃煎饼称“揭龙皮” , 吃麻花称“啃龙骨”,已示吉庆 。
二月二,还是一个媳妇回娘家的日子 。旧俗规定,媳妇正月里得住婆家,出了正月才允许回娘家 。
二月二,也是一个祈盼学业有成的日子 。过去私塾先生多在这一天收学生,谓之“占鳌头” 。学生们也会念叨:“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二月二,踏青节 。白居易曾经在诗里写道: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是一个适合踏青的好时节 。
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一般在惊蛰之后 , 万物复苏,百虫活动 , 人们期盼龙驱除消灭害虫,保持余量充足 。
二月二,剃龙头 。二月二这一天剪头,意味着剪出新气象,剔除旧东西,带来好运 。
二月二,在龙头节当天举行庆祝仪式 。风俗上到了龙头节就会举行庆祝仪式,有舞龙表演,祈求风调雨顺 。
二月二,在龙头节撒草木灰 。风俗上在龙头节当天会取一些草木灰撒在门前、墙角、井边等地方 , 这种做法由来已久 。
二月二,在龙头节吃猪头肉 。风俗里面都有和吃食相关的内容,在龙头节这天一般要吃猪头肉 。
二月二,龙头节去土地庙烧香 。风俗上在龙头节这天去土地庙烧香、放鞭炮,寓意吉祥 。
二月二 , 吃抄豆 。“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害病地丰收” 。
二月二,家家接女儿 。在这一天 , 妈妈一大早起床就会忙着摘菜,调馅,包饺子,好招待回娘家的女儿 。
二月二的来历
1、关于二月二龙抬头来历
谚“二月二,龙抬头”,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 。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 。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 。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 。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 。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 “二月二”还有一种说法叫春龙节 。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 。”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 。
2、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 。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 。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 。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 。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 。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 。
3、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习惯
3.1、“鼓撅”手搓面条:俗称“顶门棍” 。为什么吃“鼓撅”?有人说,吃了“顶门棍”,把门顶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 。有人说,过春节大家都吃闷了、玩昏了,吃一顿“鼓撅”顶灵性,就开始干活过日子了 。
3.2、搅团:说是给龙糊鳞整甲,使龙抖擞精神升天降雨 。
3.3、“扒猪脸”:经过选料、清洗、喷烤、洗泡、酱制等十二道步骤,历经十多个小时的烹饪,才能端上餐桌 。“扒猪脸”有三种,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酱汁吃;三是卷煎饼吃 。每一种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 。
为了纳吉,二月初二这天的食物也与“龙”相关,面条不叫“面条”,称作“龙须面”;水饺称作“龙耳”、“龙角”;米饭称作“龙子”;煎饼烙成龙鳞状,称作“龙鳞饼”;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吃葱饼叫做“撕龙皮” 。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 。
二月二的风俗吃什么
1、面条
吃面条,也叫吃“龙须”,龙须面也由此而得名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这一天人们用吃面条的习俗来祭拜龙王 , 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 。
2、饺子
到了二月二,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这一天吃饺子被称作“吃龙耳” 。过去,医学不发达,染上病就不容易治好,大概人们认为“龙抬头”会镇住一切病害,吃了“龙耳”,龙会保佑自己身体健康,祛除百病,到现在还流传着“二月二吃水饺,百病惧龙体外跑”的顺口溜 。
3、炒豆子
炒黄豆源自武唐时期的传说 , 据传因武则天夺唐氏江山,改国号为周,引玉帝大怒,命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玉龙不忍,违反帝谕私自降水,结果被打下凡界,压在山下,并立了一座字碑 , 上写:“玉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百姓们为救玉龙,想尽了办法,这年的农历二月二,人们发现黄豆都是金黄的,很像金豆,于是家家户户都炒了很多黄豆,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玉帝因此而释放了玉龙 , 人间得降甘霖 。
4、焖子
“煎焖子”叫“煎龙鳞”,因为银白色的焖子切成扁块状,排在一起很像龙的鳞片 。每片“龙鳞”的两面都被煎成金黄色,以表示对“懒龙”的惩罚,督促它尽力治水,好带来丰收 。吃的时候,把煎好的焖子盛到碟子里趁热浇上麻酱汁、蒜泥、醋、酱油等作料,佐以主食大饼或烧饼食用,清香爽口,余味绵长 。
5、煎饼
二月二还有吃煎饼的习俗 。二月二吃的煎饼多是高粱面或白面做的 。把面调得粘糊糊的,把锅烧热,最好是平底锅,用一块肥肉一搓,以防粘锅,再把调好的面糊摊在锅内,用铲子摊匀,转眼就熟 。这是因为当时正好是惊蛰前后,各种毒虫都开始活动,人们以此来提醒不要受毒虫的伤害 。

二月二的来历和风俗,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有哪些 二月二的来历与民俗

文章插图
2、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传说在中国人眼中,龙乃神物 。而龙抬头,自然有其寓意 。传言龙王此举是要施雨给民间,让万物重新生长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传说(精选5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传说 篇1
1、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之文解析
中国古代文学观模式,在周黄道确定28个星座,称为28宿 。古人将这28个星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4宫,每宫7宿,并按照它们的形象将四宫附会为4种动物 。其中,东宫7宿被想像成一条南北伸展的巨龙 , 由30颗恒星组成 。
恒星是相对不动的,当地球公转的位置使巨龙星座与太阳处在同一方向时,太阳的光芒就会淹没掉星光,人们就会看不到上的那条巨龙;而过一段时间以后,地球的位置转移了,巨龙星座又会重新出现,周而复始,古人找到了这个规律,并以它来判断时令 。
当被称为“龙角”的东宫7宿的第一宿出现于地平线上的时候,正值春来临,所以,古人将它的出现作为春的标志 。而此时,恰逢我国农历二月雨水节气前后,由此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 , 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
2、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之气象解析
民间有“二月二 , 龙抬头”之说 。为什么二月初二便“龙抬头”呢?民俗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
据专家介绍 , 这种民俗与节令有关 。二月初一前后为“惊蛰” 。青蛙、蛇、蚯蚓等许多动物,一到冬,便进入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 。到了转年农历二月前后,气回暖,一些昆虫陆续结束冬眠状态,开始出来活动,似乎是被高照的春阳或震耳的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个节令名曰“惊蛰” 。
3、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之历史传说
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 。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 。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 。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 , 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 。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 , 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传说 篇2
“二月二 , 龙抬头” , 二月二在中国民间是非常重要的节日 。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节,又被称为“龙头节”、“春龙节”、“青龙节”,由此可看出跟“龙”有着深刻渊源 。
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灵异神物,亦是万兽之首 。而龙也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 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标志,因此 , 中华民族也以“龙的传人”自居,由此可知龙在中国人心间有着极为显赫的地位 。而龙抬头则预兆着一个春意萌动的春天的全新开始 。
关于“龙抬头”的来历,在中国北方流传着一个故事:相传武则天当上皇帝时惹怒了玉帝,玉帝就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 。可掌管天河的龙王看着人间因干旱而遭受的惨不忍睹的景象,于心不忍,就违背谕旨为人间降了一次甘雨 。后被玉帝打落凡间 , 压在大山下受罪,并称“除非金豆开花,才能重返天庭” 。后来,人们发现炒的玉米粒爆开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玉帝无奈,便将龙王召回天庭,继续行云布雨 , 造福人间 。人们为了纪念龙王的恩德 , 便在每年二月二吃爆玉米花,久而久之形成习俗 , 俗称“抬头节”、“春龙节”、“青龙节” 。
至于龙抬头作为春天的一个重要节日 , 跟四瑞兽的传说也有着深刻的渊源 。四瑞兽即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本为中国古代星宿崇拜之四灵,经道教演变为四方护卫神 。四瑞兽不仅代表四个方位,又分别代表四时,即青龙象征春天,万物萌发之象;朱雀象征夏天 , 生长热烈之象;白虎象征秋天 , 万物萧杀之象;玄武象征冬天 , 万物归藏之象 。由此大可推知,我国古代神话五帝中的东方司春之神“青帝”,与青龙有着深刻渊源 。因此,青龙节既为祈求龙王在新的一年庇佑人间风调雨顺,也有纪念春神的意味 。
围绕着龙抬头,中国民间形成了许多习俗和禁忌 。前文中提到的二月二吃爆米花即是广为流传的习俗 。除了吃玉米做的爆米花,人们还吃炒爆的花生米、黄豆、瓜子等 。有歌谣唱道:“二月二食豆豆,人不害病地丰收 。”人们用吃农作物种子的方式祈祷新的一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大丰收 。
说到吃的习俗,河北一带的人们除了吃爆玉米花外,还要吃面条、炸油糕,并且还有猪头,称作“吃龙头”,丰盛程度可见一斑 。除了在二月二吃丰盛的食物外 , 据说人们还在这天的早晨早早地把自家的水缸挑得满满的,称作“挑龙头” 。人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恭送龙王升天,以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农历二月初二一般在“二十四节气”的“惊蛰节”左右 。惊蛰后,春雷渐多,蛰居一冬的动物则开始陆续出动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 。蝎子、蜈蚣都露头 。”所以,二月二这天 , 民间妇女则会拿着熏香在自家门窗、床炕边仔细得熏一番 , 口中念叨:“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有的还用纸剪一只鸡形悬挂在房间里,以避百虫,使全家安康 。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传说 篇3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 , 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 。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 。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 , 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
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 。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 , 蝎子、蜈蚣都露头”之说 。
“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但往往被人忽略 。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 。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 。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
民间传说在唐朝武则天当政时期,因得罪玉皇大帝而被罚三年无雨,人间河干沟竭,树枯苗死 , 人们难以过活 。司管天河的龙王心中不忍,在阴历二月初二这天私自给人间降雨,因而受到责罚 。人们用炒熟的玉米花、豆子供献龙王 , 报答其救命之恩,因此感动了玉皇大帝,允许龙王继续为人间降雨 。以后二月二祭龙王,相沿下来成为节日 。
二月二龙抬头的民间习俗
在春龙节这一天,我国古代民间都要焚香设供祭祀龙神,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虫害,五谷丰登 。
我国山东等地区过春龙节,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 。俗信引龙有两种目的: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 , 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 。江苏南通民间有用面粉制作寿桃、牲畜,蒸熟后插在竹签上,晚上再插在田间,认为这是供百虫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驱赶虫灾,也希望百虫之神不要危害庄稼 。
是日,各地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 。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食“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 , 吃馄饨叫吃“龙眼”等 。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 。妇女起床前 , 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 , 蝎子蜈蚣无处藏” 。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
二月初三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日,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 。旧俗,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表明开始正式学习 。过去 , 读书人要行四个礼,即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和状元礼 , 其中,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 。开笔就是开始写文章,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 , 赠文房四宝等内容 。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传说 篇4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民间关于龙的传说举不胜举,因而被尊崇的神龙们便多了几分神秘,显得威严不可侵犯 。因此,民间也就多出了很多禁忌 。在民间有正月里不理发的习俗,人们总是续着旧年的头发,待到二月二这天,趁龙抬头之时,剃个龙头,讨个吉利 。那么在二月二,龙真的会抬头吗?
根据天体运行规律,二月二这天“龙”真的会抬头 。原来,由于地球公转 , 在南中天附近的二十八宿之东方青龙,冬季时隐匿在天空中,到农历二月左右,“龙角”便会重新出现在地平线上 。与此同时,世间正值春回大地,天气开始转暖 。古代的天文器材虽比不了今天,但善于发现总结的劳动人民却从这一规律中推算出了时令,以便安排生产 。早在唐朝,人们就有在二月二这天祭春龙的习俗 。
农历二月初二处在惊蛰前后 , 严冬过去,大地开始解冻,很多冬眠蛰伏的动物都苏醒过来,农民也开始在这个时候准备新一年的耕种 。因而,古人又把二月初二叫做“上二日”,也称“春耕节” 。
所谓的惊蛰,就是人们通常神化了的“龙” 。在《帝京景物略》卷二中这样记载道:“二月二日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 。”说的就是在这一天的景象,人们通常会吃面条、炸油糕、爆米花,意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 , 兴云布雨,五谷丰登”;或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 , 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以这样隆重的方式 , 请“龙”寄愿,期待这一年会风调雨顺 。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传说 篇5
二月初二,亦称龙抬头的日子 。在满乡新宾居住的满族人十分重视这个民间节日,如同过年或过大节一般 。妇女们在头节就忙着筹备东西,首要的是“山房草”(亦称苫房草),以及各色布块、五彩绒线等 。二月初一动手串龙头、龙身、做龙尾 。她们把山房草叶去掉,将秸杆剪成大则二寸有余,小则一扁指宽的节骨,再把各色花布剪成食指指甲大小的圆布 。先将二寸来长的山房草杆,串成不超过手掌大的盖帘,用剪刀剪成椭圆形圆帘子,这就是“龙头” 。将红、绿、黄、蓝及各色小圆布串起,每个中间串连山房草骨节,作一大一小两个龙身 。再把各色布剪成四寸或二寸长的小布条条,将各色布条串拢在一起,也作成两条龙尾 。将这两条龙尾、龙身用五彩线串在帘子式的龙头上,整个龙就做成了 。大龙即满族老人讲的山苍龙,小龙标志着蛇 。大人把它戴到孩子大襟上,祈祷在夏天老天打雷天龙行雨时吓不着孩子;上山采菜、捡木耳、采榛子、捡蘑菇,有龙岗山大苍龙保佑 。据说各色布龙身子和五色线避邪,孩子受不着灾,人人健壮结实 , 个个平平安安 。
“萨满教”认为万物均有神灵,依照“萨满教”的说法,各种神仙从二月二这天起,都活跃起来了 。满族人家在二月二头几天就磨黄米面,二月初一烀小豆馅,到二月二 , 早早起来炸油炸糕,做豆面卷子 。头年腊月宰的猪,先留给祖先,在年三十上供,过了初六,就把猪头放到仓房,这个猪头一直等到二月二磕开烀着吃,此举为“龙抬头” 。这一天满族人还有“领龙”之俗,用草木灰从水缸旁一直撒到井旁,灰道弯曲如龙,称“引龙” 。然后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 。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 。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
满族人正月不剃头,大都等二月二这天剃头 , 其名曰“剃龙头” 。旧时民间有一种说法:人们要赶在年三十以前把头剃了,是因为正月里不准剃头 。为什么呢?据说“正月剃头死舅舅”,既然关乎娘家人的性命,则兹事体大 , 也就马虎不得了 。因此,在北京 , 进了正月,理发馆的生意是很清淡的 。大家都期待着“二月二,龙抬头”的这一天 。
其实正月剪头死舅舅是属于误传 。不剪头是“思旧”,而不是“死舅” , 这是从明末清初开始流传的风俗 。
据了解,因明清两朝发式不同,明末清初 , 清朝命令所有国民必须剪发 。当时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 , 但又不能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 , 一直流传到至今 。
年年剃龙头,长大成人定会龙腾虎跃、金榜题名有出息 。老满族人崇拜各种龙 , 认为全家吃猪是为苍龙祈祷,孩子们剃龙头也是为使这条神龙早抬头,特别是孩子们都戴着龙头龙身龙尾嬉乐游戏,把龙的全身都摆动起来,这是祈祷苍龙一跃千里,龙腾高空 。
二月二印脾
这天天刚亮妇女们就起来,她们在院子里和大门外的平地上,用硝灰画上各种不同的圆圈,圈内画个十字 , 在八点来钟,她们把孩子前襟和兜肚解开,让孩子们趴在十字中间,肚子帖地印脾,孩子妈妈则在圆圈旁边祷告着:“印脾十字中,龙盘圈里形,带走腹中病 , 肚子永不疼” 。这段祷语并不是人人都会的 。一般妇女的祷词是:“龙王爷、蛇仙,你们保佑我的孩子,不得大肚子食水病 。请龙王、蛇仙顺着硝龙画的圆圈行走,多走几遍就把孩子的食积带走消除了” 。
这种“印脾”的举动,是提醒妇女养育孩子 , 饮食有节 , 不知己吃生冷零食,以免孩子们得上“食积”,亦称“食水”,即腹中有硬块等症状,医生亦称此病为“痞疾”,是消化系统病症 。
二月二熏香
二月二这天,满族旗人起大早,在仓房的粮囤子里上香,一个粮囤中插十二根金锭香或绿香 。因为把香插在粮食中,烧到香根就自消自灭不能出现意外火灾 。
妇女们到处上香 , 房山墙垛的墙缝中插香,有缝就插 , 因地而宜,把过年时所剩的香头或是半截香,插在墙缝中,就连房子基础石缝中也插上香 。她们也很注意安全,插地墙缝、石缝中的香可以不去管它,而插在窗台上、抱柱的柱缝中的香头,一会儿一察看,直到香火烧尽只剩香灰才放心 。
二月二熏香 , 从院子各处一直点到室内,有缝就插,这一天被称为熏虫日 。因为大部分虫子从二月二开始动弹了 , 这些粮食虫、蛀虫均属害虫,各家在春头子还没等兴扬就熏起来看,妇女们认为这一熏,一年家中屋里不遭害虫 。
二月二的来历和风俗,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有哪些 二月二的来历与民俗

文章插图
3、二月二的来历是什么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 。那么,二月二的来历有哪些?下面跟我一起来了解 。
二月二的来历
1、关于二月二龙抬头来历
谚“二月二,龙抬头”,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 。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 。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 。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 。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 。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 “二月二”还有一种说法叫春龙节 。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 。”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 。
2、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 。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 。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 。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 。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 。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 。
3、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习惯
3.1、“鼓撅”(手搓面条):俗称“顶门棍” 。为什么吃“鼓撅”?有人说,吃了“顶门棍”,把门顶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 。有人说,过春节大家都吃闷了、玩昏了,吃一顿“鼓撅”顶灵性,就开始干活过日子了 。
3.2、搅团:说是给龙糊鳞整甲,使龙抖擞精神升天降雨 。
3.3、“扒猪脸”:经过选料、清洗、喷烤、洗泡、酱制等十二道步骤,历经十多个小时的烹饪,才能端上餐桌 。“扒猪脸”有三种,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酱汁吃;三是卷煎饼吃 。每一种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 。
为了纳吉,二月初二这天的食物也与“龙”相关,面条不叫“面条”,称作“龙须面”;水饺称作“龙耳”、“龙角”;米饭称作“龙子”;煎饼烙成龙鳞状,称作“龙鳞饼”;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吃葱饼叫做“撕龙皮” 。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 。
二月二”为何“龙抬头
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为什么二月初二便“龙抬头”呢?民俗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
传说中的龙是我们祖先在蛇、蚯蚓等的基础上想象出来的,因而民间又将蛇叫“小龙” 。二月二前后,蛇、蚯蚓等结束冬眠、开始活动 。民间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风雨的主宰,而“二月二”则是龙欲升天开始活动的日子,故曰“二月二,龙抬头” 。
那么,为什么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民俗专家解释说,这和我们民俗中喜欢双数有关 。
民俗专家表示,在中国古代,尤其是秦汉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类的“重日”多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 。因而,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纪念活动,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
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
1、龙抬头吃什么:葱饼
有些地方二月二吃的饼叫“龙鳞饼”,而吕梁地区这天吃煎饼或葱油烙饼,称为“揭龙皮” 。太原地区这天除吃烙饼外,还有吃水饺,叫做“吃龙耳”,也有人用饼卷上合菜吃,意谓合龙头 。晋南这天则一定要吃麻花、馓子,谓之“啃龙骨” 。
2、龙抬头吃什么:饺子
饺子有的形似元宝,有的形似耳朵,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 。“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在“龙抬头”这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即馅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 。
3、龙抬头吃什么:驴打滚
二月二的来历和风俗,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有哪些 二月二的来历与民俗

文章插图
4、二月二的来历2月2龙抬头的来历【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古代称之为中和节,俗称龙抬头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 , 从此以后 , 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 , 百虫开始苏醒 。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 。
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春回大地 , 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 , 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 。所以,古时也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 。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 。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春龙节、农头节 。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的民谚 。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 。依据气候规律,农历二月二之时 , 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温度回升,日照时数增加,雨水也逐渐增多 , 光、温、水条件已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农村的农事节 。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
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 。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 。”明人于奕正、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 , 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 。春雨贵如油,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 。同时,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蠢动,疫病易生,古代中国人把生物分成毛虫(披毛兽类)、羽虫(鸟类)、介虫(有甲壳类)、鳞虫(有鳞之鱼类和有翅之昆虫类)和人类五大类 。龙是鳞虫之长 , 龙出则百虫伏藏 。所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是希望借龙威以慑服蠢蠢欲动的虫子,目的在于祈求农业丰收与人畜平安 。古代中国人把生物分成毛虫(披毛兽类)、羽虫(鸟类)、介虫(有甲壳类)、鳞虫(有鳞之鱼类和有翅之昆虫类)和人类五大类 。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 。所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是希望借龙威以慑服蠢蠢欲动的虫子,目的在于祈求农业丰收与人畜平安 。
【春龙节的传说】 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 。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 , 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 。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见民间人家的哭声,看见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 , 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 。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 。到次年农历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 , 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 。
龙王抬头一看 , 知道百姓救它 , 便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民间形成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就爆玉米花吃 。
这种“天上人间,融为一体”的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古代农业受天气制约的现实以及耕者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但据资料记载,“二月二,龙抬头”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
古代天文学观天模式,在周天黄道确定28个星座,称为28宿 。古人将这28个星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4宫,每宫7宿 , 并按照它们的……>>
二月二的来历?关于“春龙节”的两种传说 。
一种说法:“春龙节的来源,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 。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 。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着民间人家的哭声,看着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 。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郸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 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 。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就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 。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挥竦垡豢慈思浼壹一Щг豪锝鸲够牛缓么停趸氐教焱?nbsp;, 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民间形成了习惯 , 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吃 。”
第二种说法:“二月二,龙抬头,春雨下得遍地流 。霹雳一声惊天地,怎知龙王心里愁 。在这泥土气息浓郁的童谣里,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很久很久以前,东海龙王生了三个龙子,就缺一个龙女 。龙王想,要是再有个公主,儿女双全,那该有多好?。⊥跄钢勒饧潞?,就给龙母吃了一料仙丹,不久,龙母就怀孕了 。第二年二月二,龙母果然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儿 。小公主一天天长大了,对龙宫的生活厌倦了,渴望到人间去寻找真正的幸福 。龙母知道女儿的心,她劝公主说:“孩子,龙宫里无忧无虑,要什么有什么,为什么要到人间去呢?”龙女说:“龙子龙孙们只知道吃喝玩乐,我一定要到人间去,寻找真正有乐趣的生活 。”龙母见女儿决心已定 。悄悄地把她送出龙宫,还给她带了一个锦囊 。龙女依依不舍地告别母亲,飞过九十九条河,越过九十九座山,来到了一座大山下,公主四下里望了望,只见远远地都干裂着嘴巴,庄稼都低垂着头,太阳正 *** 辣地烤着大地,不远处,一个青年在田里吃力地劳动,公主走过去,问道:“这么旱的天,你种地会有收获吗?”农夫苦笑着说:“有什么办法呢?家里的老母亲还靠我养活呢!”龙女很同情他,从锦囊中取出几粒红豆,向地里一撒,一会儿,田里就升起厚厚的浓雾,干枯的禾苗泛出了绿色 。农夫一看赶忙向她行了个礼,说:“仙姑,这儿方圆几百里都遭了大旱,还请仙姑救一救穷困的百姓 。”龙女非常感动,她想,他真是个好人,一心想着别人 。真是我的知音?。∮谑?,她从锦囊里抓了一把红豆抛上天,顿时电闪雷鸣,一场大雨酣畅地下了下来 。雨过天晴,山青了,庄稼绿了,人们脸上露出了舒心的微笑 。小伙子感激地向姑娘道谢,公主脸上飞起了红云,说:“不用谢我,只求我俩百年合好 。”小伙子听了,甜滋滋的把姑娘领回家 。再说公主离宫出走的事被龙王知道后,龙王非常恼怒,还不让龙母去看女儿 。龙母天天想念女儿,每年阴历二月初二就浮出海面,抬起头来向女儿离开的方向痛哭一场 。她的哭声变成了雷声,她的眼泪化作了春雨 。”
二月二,龙抬头 的简短来历相传武则天夺唐室江山以后,改国号为周 , 自称周武皇帝 。天上玉帝知道后大发雷霆,命太白金星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 。这一下可苦了天下百姓,人们怨声载道,不禁失声痛哭 。司管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遭难,喝足天河水 , 喷洒人间 , 拯救万民 。玉帝得知此事 , 将玉龙打下了凡界 , 压在山下 , 并立石碑一通,上写:玉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百姓为救玉龙,想尽了办法 。这年的农历二月二,人们发现玉米和黄豆都是金黄闪亮,很像金豆 。如将豆一炒,不就是金豆开花了吗?于是,一传十 , 十传百 , 各家各户都炒了许多玉米和黄豆,有的供到院里,有的端到玉龙身边 。镇压玉龙的大山是太白金星的拂尘,这天,太白金星发现天下金黄一片,以为金豆开花了,便收了拂尘 。玉龙这才腾空而起,回到了天上 。此时 , 正是春雨贵似油的季节,玉龙不顾玉帝禁令,又哗哗下起雨来 。
此后,民间便形成了二月二常抬头炒玉米、炒黄豆习惯,每到农历二月初二,人们都有要炒玉米、炒黄豆 。
2月2 , 龙抬头的来历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古代称之为中和节 , 俗称龙抬头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 , 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 。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因此 , 这天也叫“春龙节” 。
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 。所以,古时也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 。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 。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春龙节、农头节 。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的民谚 。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 。依据气候规律,农历二月二之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温度回升,日照时数增加,雨水也逐渐增多,光、温、水条件已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农村的农事节 。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
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 。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 , 呼为引龙回 。”明人于奕正、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 。春雨贵如油,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 。同时,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蠢动 , 疫病易生 , 古代中国人把生物分成毛虫(披毛兽类)、羽虫(鸟类)、介虫(有甲壳类)、鳞虫(有鳞之鱼类和有翅之昆虫类)和人类五大类 。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 。所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是希望借龙威以慑服蠢蠢欲动的虫子 , 目的在于祈求农业丰收与人畜平安 。古代中国人把生物分成毛虫(披毛兽类)、羽虫(鸟类)、介虫(有甲壳类)、鳞虫(有鳞之鱼类和有翅之昆虫类)和人类五大类 。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 。所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是希望借龙威以慑服蠢蠢欲动的虫子,目的在于祈求农业丰收与人畜平安 。
【春龙节的传说】 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 。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 , 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 。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见民间人家的哭声,看见饿死人的惨景 , 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 。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 。到次年农历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 , 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 。
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 , 便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 , 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民间形成习惯 , 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就爆玉米花吃 。
这种“天上人间,融为一体”的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古代农业受天气制约的现实以及耕者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但据资料记载 , “二月二,龙抬头”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
古代天文学观天模式,在周天黄道确定28个星座 , 称为28宿 。古人将这28个星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4宫,每宫7宿,并按照它们的……>>
2月2的由来2月2 呀,不对 。
应该是二月二 。
农历的二月初二就是二月二 。
二月二的来历50字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 , 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 。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 。大约从唐朝开始 , 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
龙头节”又名“春耕节”、“农事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高巍说,从“顺应天时”的角度来看,“二月二”叫做春龙节更合适,“这个节日不是要简单强调‘头尾’ , 而是象征春天万物复苏,巨龙腾飞” 。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及传说习俗100字【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 , 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的民谚 。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盘点
1、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DD吃龙食
二月二在饮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 。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则是“扶龙须”,吃米饭名曰“吃龙子” , 吃馄饨名曰“吃龙眼”,而吃饺子名曰“吃龙耳” 。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 。
2、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DD理发
3、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DD接“姑娘”
4、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DD引龙
5、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DD祭社
6、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DD不能做针线活
二月二的来历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 。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
中文名:龙抬头英文名:Dragon Heads-raising Day
别称:青龙节
节日时间:每年农历二月初二
节日类型:传统节日
流行地区:中国
节日起源:迷信、信仰
节日活动:以竿敲梁
节日饮食:料豆、面条、烙饼、鸡蛋
节日意义: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30字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
从此以后 , 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 。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 , 小仓流 。”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 , 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 , 称作“打囤”或“填仓” 。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 。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 二月二龙抬头“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
这一天 , 其它习俗也很多,起床前,先念“二月二 , 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有的地方妇女不动针线,怕伤了龙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 , 怕伤了龙皮 , 等等 。
从科学角度看,农历二月初二是在“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 , 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 。所以,古时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 。因此 , 盛行于中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 。据说 , 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故事四
武则天称帝之后 , 大唐天下一夕姓武 。武则天改国号为周 , 自称周武皇帝 。这在中国封建史上是一次革命,妇女从“三从四德”的闰闱中走上至高无上的宝座,对封建传统无疑是一个震撼 。传说中讲,武则天做天子,惹怒了玉皇大帝(中国五千年文明史 , 男人篡位合乎天理,女人却不行,连天帝也怒了 。这实在可以看出男尊女卑是如何根深蒂固) 。玉皇传命太白金星,叫他通知四海龙王,三年不得降雨人间,以示对武后的惩罚(群主和神祗们为了自己的尊严和利益,总是将无辜的百姓作为无谓的牺牲品 。三年无雨,谁苦?百姓苦!能叫武后饿肚子吗?能叫权臣富豪饿肚子吗?)四海龙王按照玉帝的命令 , 不但庄稼保不主,老百姓吃水都有困难了 。司管天河的玉龙见生灵涂炭 , 万民悲怆,动了恻隐之心,不顾玉帝的命令,决心拯救人间大众 , 在天河里喝足了水 , 布云施雨,普降甘霖 。玉龙救了万民,但惹恼了玉帝 。玉帝对龙说,待至金黄色豆开花,方放他出去 。
天下百姓,感激玉龙拯救之恩 , 决心想法子救出玉龙,便约好天下各处人家,都在二月初二这天爆炒金黄的包谷米子 。玉龙见此情景,灵机一动 , 向天呼叫太白金黄色星 , 说:“金豆开花了,放我的时候到了,你还敢违抗玉帝圣旨不成了”太白金黄色阁下向人间一看,果然遍地金豆开花,于是信以为真 。便放玉龙 。此后,为了纪念敢干违抗天旨普救万民的玉龙,每逢二月二,人们就爆炒金豆 。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 , 小仓流 。的民谚 。”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故事五
我国民间流传着“二月二 , 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的民谚,说是这天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又是春季脱下冬装换季的当口,中国各地有许多讲究,如剃头、接女儿 , 啃猪头,也有的地方炒豆子之类,吃的东西也很多,各地不同罢了,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 , 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
我们这里还有说法,二月二炝蜣蜒(蜈蚣);二月二吃饺子,媳妇生个胖小子 。…>>
二月二的由来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是怎么来的农历二月初二 , 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 , 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 , 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 。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 。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据资料记载 , 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 。这是自然规律 , 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 。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
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 。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之说 。
“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但往往被人忽略 。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 。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 。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 , 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 , 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
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 。此时节,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 。因此,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
作为一个吉祥喜庆的日子,为取吉利,二月二这一天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如吃水饺叫“吃龙耳” , 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 。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
那么,为什么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这和我们民俗中喜欢双数有关 。
在中国古代,尤其是秦汉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类的“重日”多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 。因而,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纪念活动,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
天文专家解析“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那么,“龙”在哪里?它是怎样“抬头”的?天文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说,与古代西方天文学不同,中国把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 。
所谓“垣”就是“城墙”的意思 。“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 。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 。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说 , 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 , 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 。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象也随着季节转换 。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 , 苍龙显现;春夏之交 , 玄武升起;夏秋之交 , 白虎露头;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
苍龙头部“角宿”上有两颗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苍龙头上的两只犄角 。“角宿” 之后的四颗星是“亢宿”,亢是龙的咽喉 , 在咽喉下面有四颗星排列成一个簸箕的形状是“氐宿”,代表着龙爪 。龙爪后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别代表了龙的心脏和尾巴 。
“二月二剃龙头”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 , 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农历二月二 , 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 , 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 。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 , 因……>>
二月二的来历和风俗,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有哪些 二月二的来历与民俗

文章插图
5、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来历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来历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来历,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 。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下面来看看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来历?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来历1
民间传说 , 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的民谚 。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和习俗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 。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 。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 , 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
明代已见此俗 。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 。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 , 呼为引龙回 。”明人于奕正、刘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记载:“二月二曰龙抬头 , 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 。”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古时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所以“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 。蛰龙开始活动 , 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
“二月二龙抬头”正式形成民俗节日是在元朝 。中国自古是农业国家,气候的好坏对农业收成起着决定作用 。这个节日反映了广大民众对春雨的企盼,希望春天有足够的雨水,为秋天的丰收打下基础 。
为什么要“二月二”才龙抬头呢?因为农历二月已进入仲春季节,这时阳气上升,大地复苏、草木萌动,农民们就要春耕、播种了,非常需要土壤湿润,保有水分 。这时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宝贵了,所以有“春雨贵如油”之说 。从节气上说,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春分”之间 , 这是个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时期,人们多么希望通过对龙的.祈求行为来实现降雨的目的 。
为什么是龙“抬头”呢?因为二月初处于惊垫前后,蛰伏一冬的各种动物又恢复了活力,该有所活动了 。龙抬头了 , 意味着龙也行动起来了,要履行它降雨的职责了 。不过,这种说法是一般人对“二月二龙抬头”的通常解释,通俗易懂 。然而对于“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这往往被人忽略 。
明清以来,在二月二还增添了“熏虫”、“炒豆”的活动 。明人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熏床炕,曰熏虫,为引龙虫不出也 。”清康熙时的《大兴县志》记载,“二月二,家各为荤素饼,以油烹而食之,曰熏虫 。”
为什么要熏虫?农历二月初天气渐暖,昆虫开始活动,有的虫子对人体健康是有危害的,所以这一天就有越来越多的人用油煎食物、摊煎饼等办法,凭借烟气熏死虫子,这是一种讲求卫生的理念 。在北方,如河北、山东、陕西等地还有吃炒豆的做法用来驱虫 。人们将黄豆浸在盐水中一段时间,然后取出放在锅中爆炒,很快黄豆在锅中发出蹦响 , 以此惊动虫蝎,将之驱赶 。
又叫“春龙节”,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谚语 。旧时农村多有户户打“五谷囤”之俗 , 一般是于这一天的早晨,由当家人来打,即用草木灰在庭院内撒成一圆圈,名曰囤,中间再放少许五谷即成,以祈丰年 。这天采煤工人不下井,相邀畅饮于山野 。建国后,此俗已废,现在比较盛行的是炒蝎豆,据说吃了蝎豆,一年不被蝎子蜇 。蝎豆一般用黄豆炒制,有的蝎豆还粘上糖面 , 有的在盐水中泡过,香脆可口 。还有把面萁子和蝎豆一块炒 。此外,现在又增加了瓜子、爆米花等 , 这是炒蝎豆风俗的一个新发展 。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来历2
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对天象就有很深的研究,并且人们将天象作为天气和命运的预测参照 。龙在当时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如果出现如此天象说明是非常好的日子 。一般这种现象会在二月初二的时候出现 , 因此这一天很吉利 。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风俗
二月二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 , “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 , 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 , “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龙抬头日在仲春卯月初,“卯”五行属木,卦象为“震”;九二在临卦互震里,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已出现于地表上,崭露头角 , 为生发之大象,龙也是神话里生活于大海中的神异生物 , 司掌行云布雨 , 常用来象征祥瑞 。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敬龙庆贺,以祈龙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开笔写字
在农历二月初二的时候,不仅是龙抬头的日子,也是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日 , 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为孩子正衣冠、点朱砂启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愿孩子长大断文识字 。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启蒙教育形式 。
吃食以龙为名
这一天在饮食上是很有讲究的,吃的食物的名字一定要有很好的寓意 , 同时要与龙有关 , 以龙为名 。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则是“扶龙须”,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馄饨名曰“吃龙眼”,而吃饺子名曰“吃龙耳” 。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 。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来历3
习俗起源
龙抬头的说辞 , 来自古老的天文学,上古时代人们曾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星辰的位置,据此判断季节 。古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 , 俗称“二十八宿”,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 。“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宿”表示居住 。如果观察月亮的运行,它基本上是每天入住一宿,待28宿轮流住完,大约一个月 , 所以称“宿” 。在东方的7个宿分别叫做: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 , 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 , 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 , 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 。在冬季 , 这苍龙七宿都隐没在地平线下,黄昏以后也看不见它们 。惊蛰至春分期间 , 黄昏来临时,角宿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 。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 , 故称龙抬头 。
明清时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 。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了 。等到了二月二前后 , 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 。百姓传说中的大龙实际是没有的,那种龙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础上,我们祖先想象加工出来的 。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 , 期望着丰收 。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
民俗活动
明代以后,二月二的民俗活动,有引龙回、熏百虫、避蝎子、剃龙头、祭龙王、忌针刺龙眼等,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中记:“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 。”
在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的”二月初二”,传说是土地神生日 , 称“土地诞” 。土地神主管风调雨顺、人畜平安,因而受到人们的敬仰 。这天 , 信奉土地神的村庄盛行演白戏、做黎歌(雷州歌)、粤剧,杀猪“做社” , 黎话(雷州话)称“做众”,拜祭土地神,搞完仪式,按照户数平均分“社肉” , 然后再按户分摊“社钱” 。此俗在遂溪县部分农村一直沿袭至今 。
在四川省西充县的紫岩乡,“二月二”却是个辛酸的纪念日 , 当地有个卖娃垭,是旧中国贫苦人家没有钱,将难以抚养成人的子女在二月二这天拿到市场上去卖的历史印证 。
【二月二的来历和风俗,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有哪些 二月二的来历与民俗】此“卖娃垭”位于西充县紫岩乡场头 , 一棵巨大的黄葛树下 , “卖娃垭”石碑分外醒目 。据当地人介绍,2000年初,当地一农民在黄葛垭处无意发现露出一个头的石碑,上面有些许残缺的字 。经人仔细辨认,上面有“卖娃”等内容 。后来人们将此石碑挖出来 , 才发现这是一块记载当年在此地卖娃儿的石碑 。在当地 , 黄葛垭早就有“卖娃垭”一说,但却没有相关记载,此发现将这一说法予以确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