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的消失

【“附近”的消失】“附近”的消失
文章图片

著名学者项飙曾提出“附近的消失”这一概念 。他这样描述道:如果你问今天中国年轻的学生,你父母的工作是什么?你居住的这个小区,当时买这个房子是怎么考虑的?它与周边的菜市场是什么关系?他们描述不清楚,但他们对怎么考托福、GRE很清楚 。他们对那个系统了如指掌,但对自己生活的小区模糊不清,因为他们觉得这个問题很无聊、不重要 。
那么“附近”消失了,去哪里了呢?项飙认为,“附近”不是简单地蒸发了,而是在资本、技术的加持下转化为数据 。工业革命以来,时钟出现了,时间变得趋于整体性和线性 。例如,人们只有在有空闲时才能去上厕所,因此时间决定了人的行为 。在社交时代,时间变得碎片化,不再是整体性和线性的,可能一会儿干这件事情,过一会儿穿插另外一件事进来,人们的时间感却变得特别强烈,更加追求即时性,追求即刻性的满足,追求点了外卖就要在三十分钟内送上门,而这种需求在现代技术变革中得到了支持 。
很大程度上,当“附近”消失后,人更多是扮演者、旁观者 。人们更相信技术,而不是相信另一个人 。这些结果的危害正在显现,我们居住的小区,正在成为我们要抛弃的东西 。人们抱怨城市没有人情味、没有归属感,可一旦回到家,我们便立刻拿起手机,妄图用虚拟抵达真实,还觉得自己永远抵达不了 。
【原载《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