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不辩,仁者不责,善者不评

智者不辩,仁者不责,善者不评
文章图片

世间许多的矛盾与纷争,大都源自于口不择言 。
平庸的人,喜欢拿尖酸刻薄当本事,将口无遮拦当性格 。
而真正厉害的人,早就懂得了慎言,他们不辩,不责,不评,活得通透 。
1
智者不辩
《小窗幽记》中说:“辩不如讷,语不如默 。”
生活中,人们常常用“能言善辩”来形容一个人才思敏捷,口齿伶俐 。
实际上,如果一个人遇事好争论,逢人辩输赢,即受不得半分委屈,又容不下一丝伤害,终究会令人敬而远之 。
有道是:真诚者寡言,虚伪者多辩 。
一个人行得端,坐得正,走得稳,毋需多辩,一切自在人心,时间自有分晓 。
有位禅师,他曾独自在山中修行数十年 。回到寺院后,依旧不住寮房,每晚到大殿的佛像前静坐念经 。
一天早课,寺中的监院突然发现,大殿功德箱内的钱款不翼而飞 。一时间,钱款被盗的事情寺内人尽皆知 。
僧众们你一言我一语,不约而同地将怀疑的目光,投向了禅师 。毕竟,他不在寺中的这些年,一切安然无恙 。
面对闲言碎语,禅师始终心平气和,他照旧吃饭睡觉,到大殿内打坐念经,从未替自己辩解分毫 。
就这样过了七日,一直静默的住持揭开了谜底 。
原来,功德款根本没有丢失,而是住持想借此考验禅师,看看他在山中闭关清修的十多年,究竟历练到了怎样的境界 。
真相大白后,僧众们无不为禅师的沉静大气所叹服 。
古人云:“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
真正的智者,从不活在别人的嘴里,只活在自己的心里 。
因为,自己的人生,只能靠自己来定义 。
有些事情,与人争辩,未必解释得清,针锋相对,只会自寻烦恼 。
有句话说得好:清白不需自证,是非自有天知 。
为人,要有不较真的智慧;处世,要有能受屈的成熟 。
人活一世,是非易生,口德难修,不如为而不争,清心养性 。
2
仁者不责,恕己恕人
《文子》中讲:“自古及今,未有能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于人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有德行的人,从不将目光停留在他人的错处,不将恶语戳进他人的心里,而是懂得躬身自省,宽恕他人 。
文学家冯梦龙讲过一个故事:
明朝江阴一带有个大户人家,家主人称夏翁 。
有一天,他乘船经过市桥,一个人在桥上往他的船上泼粪,粪便溅到了夏翁的衣服上 。
夏翁正想开口责骂,突然发现那人是旧相识 。
于是收起怒气,在心中思索:他为何无缘无故对自己泼粪?是不是自己得罪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