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代诗歌( 三 )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
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
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
重阳节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
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
蜀中九日(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
九日作(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
九日(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
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南朝 陈)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沉醉东风 重九(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
九日(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
七夕节诗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
冬至节诗
与冬至有着密切关系的是在北京流传了几百年的《九九歌》 。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参考资料:http://www.tl5000.com/bb/content/20051104/2005110437.htm

紧扣迎接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年,围绕传统节日的诗词歌赋不超过50?...首先唐诗不用说肯定看过了(这是打底的东西,如果没有的话还是改写散文好了)接着我建议看一点五四时的半文言半白话的东西,现在文言文写得纯熟很难,所以有一点古风就可以了(像韩愈说的那样,习其意),比如西南联大的校歌就不错,还有梁启超的东西(比如《少年中国说》)现代我觉得不错的有《炎黄赋》还有《世纪坛序》还有毛泽东诗词押韵的话用今音就好了,也不用太在意,大抵对就好了其实主题无所谓,不至于联系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