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是纪念哪个 朝代的诗人?( 四 )


屈原古壮士 , 就死意甚烈 。
世俗安得知 , 眷眷不忍决 。
南宾旧属楚 , 山上有遗塔 。
应是奉佛人 , 恐子就沦灭 。
此事虽无凭 , 此意固已切 。
古人谁不死 , 何必较考折 。
名声实无穷 , 富贵亦暂热 。
大夫知此理 , 所以持死节 。
6. 《端午日赐衣》唐代:杜甫宫衣亦有名 , 端午被恩荣 。
细葛含风软 , 香罗叠雪轻 。
自天题处湿 , 当暑著来清 。
意内称长短 , 终身荷圣情 。
7. 《小重山·端午》元代:舒頔碧艾香蒲处处忙 。
谁家儿共女 , 庆端阳 。
细缠五色臂丝长 。
空惆怅 , 谁复吊沅湘 。
往事莫论量 。
千年忠义气 , 日星光 。
离骚读罢总堪伤 。
无人解 , 树转午阴凉 。
8. 《端午即事》宋代:文天祥五月五日午 , 赠我一枝艾 。
故人不可见 , 新知万里外 。
丹心照夙昔 , 鬓发日已改 。
我欲从灵均 , 三湘隔辽海 。
9.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宋代:欧阳修五月榴花妖艳烘 。
绿杨带雨垂垂重 。
五色新丝缠角粽 。
金盘送 。
生绡画扇盘双凤 。
正是浴兰时节动 。
菖蒲酒美清尊共 。
叶里黄鹂时一弄 。
犹瞢忪 。
等闲惊破纱窗梦 。
10. 《南乡子·端午》宋代:李之仪小雨湿黄昏 。
重午佳辰独掩门 。
巢燕引雏浑去尽 , 销魂 。
空向梁间觅宿痕 。
客舍宛如村 。
好事无人载一樽 。
唯有莺声知此恨 , 殷勤 。
恰似当时枕上闻 。
希望对你有帮助 。
10首端午诗词,看古人如何过端午 端午临中夏 , 时清日复长 。
—— 李隆基《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 , 明朝端午浴芳兰 。
—— 苏轼《浣溪沙·端午》粽包分两髻 , 艾束著危冠 。
—— 陆游《乙卯重五诗》不效艾符趋习俗 , 但祈蒲酒话升平 。
—— 殷尧藩《端午日》屈子冤魂终古在 , 楚乡遗俗至今留 。
—— 边贡《午日观竞渡》彩线轻缠红玉臂 , 小符斜挂绿云鬟 。
—— 苏轼《浣溪沙·端午》风雨端阳生晦冥 , 汨罗无处吊英灵 。
—— 贝琼《已酉端午》五月五日午 , 赠我一枝艾 。
—— 文天祥《端午即事》宫衣亦有名 , 端午被恩荣 。
—— 杜甫《端午日赐衣》阿房舞殿翻罗袖 , 金谷名园起玉楼 , 隋堤古柳缆龙舟 。
——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碧艾香蒲处处忙 。
—— 舒頔《小重山·端午》年年端午风兼雨 , 似为屈原陈昔冤 。
—— 赵蕃《端午三首》...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夜 , 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 , 又称上元节 , 灯节 。
正月十五闹元宵 , 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
元宵之夜 ,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 , 人们赏灯 , 猜灯谜 , 吃元宵 , 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 。
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 。
到宋元时期 , 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 。
灯会的时间 , 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 , 唐玄宗延长到三夜 , 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 。
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 , 宋代开始有灯谜 。
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 。
灯市所用的彩灯 , 也演绎出“橘灯”、“绢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 。
始于南宋的灯谜 , 生动活泼 , 饶有风趣 。
经过历代发展创造 , 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一百余种 , 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 , 巧立名目 , 妙意横生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 。
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 , 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 。
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 。
有香辣甜酸咸五味 。
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 。
桂花酒酿元宵、以肉馅、豆沙、芝麻、桂花、果仁制成的五味元宵以及用葱、芥、蒜、韭、姜制成的象征勤劳、长久、向上的五辛元宵都各有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