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怎么写?( 三 )


2、把这些评价分分类,分类的标准是哪些话是在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说的,并说说是什么情况,他们对于勒又采取了什么态度 。请按时间顺序说 。
示例:“分文不值的于勒”,“全家的恐怖”是在同一种情况下说的,因为于勒把自己应得的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
“全家唯一的希望”,“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是在他们接到于勒两封信以后说的 。
【围绕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我们再来作第二次分类,看看我们前面找出的评价分别是谁说的 。
明确:全家唯一的希望”,“全家的恐怖”,“分文不值的于勒”,“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这些都是大家的看法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这个流氓”,“这个贼”是母亲克拉丽丝说的 。“这个家伙”是父亲菲利浦说的 。“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是若瑟夫说的 。
【围绕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4、:“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三个短语同指一个对象,何以要反复?“父亲的弟弟”是针对谁说的?“我的亲叔叔”强调什么?
明确::“父亲的弟弟”是针对父母说的,反映了若瑟夫对父母不认兄弟的困惑和不满,“我的亲叔叔”强调一个“亲”字,表明若瑟夫内心充满侄叔亲情 。
5、教师总结:
菲利普是个典型的小市民 。他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处处在模仿上层人物,时时想爬到上流社会 。这就决定了他待人、接物、处世的基本态度:一切以金钱为转移 。于是,面对亲弟弟于勒“挥霍家产——经商发财——衰败穷困”的三度起落浮沉,菲利普采取了“惧怕憎恨——奉为福星——深恶痛绝”的三种不同态度 。小说绘声、绘色、绘形,细腻地描述了菲利普的言谈、神态和举止,从而生动地体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开始,小说突出了菲利普“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使他急切盼望于勒归来的心情跃然纸上 。后来,当于勒真的出现在眼前时,小说又着重描绘了菲利普的神态:“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神色很狼狈”,从而刻画出菲利普急剧变化的复杂心理 。
给人留下更深印象的,是菲利普太太克拉丽丝 。小说除了表现她和丈夫一样的小市民阶层的共性外,还通过她的言行神态着意描绘她精细、刻薄、泼辣的个性 。比如,当菲利普准备请大家吃牡蛎时,她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 。”“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她说得何等冠冕堂皇:既爱惜自己,又关心别人;既疼爱孩子,又注意教育 。但究其实质,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既顾全面子,又节省开支 。看看这番话,我们似乎听到了她的语气声调,也不难想像出她的表情动作,更可以窥察到她的心理活动 。当克拉丽丝十分意外地得知卖牡蛎的小贩竟是于勒时,她曾有过短暂的慌乱,但又很快镇静下来,沉着而冷酷地做了一步步安排:先打发丈夫“去跟船长打听一下”,以进一步证实小贩确是于勒;嘱咐丈夫“多加小心”,防止于勒“又回来吃咱们”;告诫丈夫“别叫他们看出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与丈夫商量好“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避免再遇到于勒 。看了小说的这些描述,一个小说形象鲜明、姿态生动的人物栩栩如生地站在读者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