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的诗词有哪些( 三 )


林则徐在新疆的不朽业绩,为各族人民所怀念,至今民间仍流传有“林公渠”、“林公树”、“林公井”、“林公车”的故事 。
林则徐在伊犁居住两年多,写有大量日记、书信、诗词 。
其中他由西安到伊犁的日记已整理成书,题名《荷戈纪程》 。
林则徐在伊犁的日记保存了大量资料,历来为史家所重视 。
林则徐与流放在一起的邓廷祯有唱和诗多首,集成《邓林唱和集》 。
林则徐作有《回疆竹枝词》24首,是其诗作名篇,反映了维吾尔族人民的历法宗教、农作节气、文化艺术等 。
林则徐在流放期间的诗作,思想内容和艺术水平都达到了他个人诗歌创作的顶峰,反映了伟大的爱国主义和高尚的品格节操 。
林则徐擅长书法,是清代名重一时的书法作家 。
《国朝先正事略》记载:“公书具体欧阳,诗宗白傅 。
”在伊犁,“求题咏者虽踵接,不暇应也 。
......伊犁为塞外大都会,不数月缣楮一空,公手迹遍冰天雪海中矣 。
”林则徐在伊犁的遗墨,至今尚流传,有书信、对联、条幅、中堂、扇面等,故宫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馆、福建省博物馆等处都有收藏 。
林则徐的行书章法匀称,笔画劲健,气势流畅,有...
林则徐的人物评析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 。
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 。
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
1959年,郑君里、岑范执导的电影《林则徐》被搬上了银幕 。
生平介绍林则徐,字少穆,唐朝莆田望族九牧林后裔,1785年生,清朝籍贯福建侯官 。
林则徐于道光七年所撰的《先考行状》中记述:“府君讳宾日,号阳谷,系出莆田九牧林氏,先世由莆田徙居福清之杞店乡(今海口镇岑兜村),国(清)初再徙省治(福州) 。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睁睛看世界的第一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
他于道光二十年(1840)受命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 。
他雷厉风行,严禁鸦片,在虎门公众销毁没收的鸦片烟237万斤,取得禁烟运动的胜利,名振中外 。
嘉庆三年(1798年),林则徐中秀才,就读鳌峰书院 。
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 。
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 。
先后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 。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兴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声 。
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 。
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臣 。
林则徐"十无益"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事情大家都很熟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不计较个人境遇的形象令人难忘 。
他的另一幅对联也传至今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
”显示了他的胸怀 。
林则徐是一个家教很严的人,他小时候受到父亲良好的家教 。
成年后,林则徐对自己的孩子也同样很重视家教 。
他曾经写过一幅对联:上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下联: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增其过 。
表达了他对财富的态度 。
林则徐50多岁的时候,还写了一个“十无益” 。
他将一些常被人们看作有益的东西,分别做了界定,也就是说,如果不满足某种条件,一些看来有益的事情,很可能没有益处 。
我们通过林则徐的界定就会发现,世上没有绝对之物,任何事物的效能都是有条件的 。
这“十无益”既是林则徐自己的修行标准,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则 。
一、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点评:儒家把“人”等同于“仁”,认为人之为人,在于为仁 。
仁者何也?善也!天地正气,人心仁善,这是亘古不变的宇宙运行、万物生长的“万有引力定律” 。
如果心存不善,逆天而行,无疑是自取灭亡 。
“风水无益”,即谓如若为人不善,多行不义,其不仅上愧祖宗,更是下损子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