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背诵古诗词的兴趣( 二 )


小学课本中,从一年级开始,就加入了古诗的内容,而古文,孩子们则是从三年级才开始接触,形式也是由现代文带八古文 。
到高年级时,孩子们才真正开始学习文言文,比如郑人买履的寓言,教材中会配有译文,作为孩子学习的辅助 。
与中学要求一对一地翻译字词不同,小学阶段的古诗文学习重在让学生感受古今词意的变化,比如“走”,现在的意思是“行走”,在古代却是“跑” 。
然后,让孩子们通过育读一些精辟的名言名句和著名的诗句 。
所以,家长在都孩子学习古诗文时,不妨和孩子一起从读入手 。
无论是简单的古诗,还是稍微复杂一点的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就是会读,让孩子对照书中的译文和注释,一句一句地读出诗的平仄、文的停顿,为背诵和理解打下基础 。
第二步:读懂意思,在情感体验中感受诗的意思育读是理解古诗文的一种方式,如果要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意图,还需要查找诗文的写作背景,这对于高年级孩子来说要容易一些,他们可以通过查字典、看注释,自己理解一部分诗文,而低年级的孩子就需要老师和家长来引导 。
形象思维是代年级孩子的认知的主要方式,如果你的孩子正处于低,那么你可以通过讲故事或描述画面的方式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 。
比如,教孩子学习李白的《静夜思》,家长可以为孩子讲述一个远在他乡的游子深夜里思念家乡、思念父母的故事,让孩子想象自己离开家的情景,并说说感受 。
学骆宾王的《鹅》,家长可以编排一套鹅的动作,对应诗中对鹅的描绘,这样,孩子在手舞足蹈地跟着比划的过程中就会把诗轻松记住 。
高年级的孩子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可以尝试着体会古诗的意境,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
这时候 。
家长可以循循善诱 。
例如高适的《别董大》,在给孩子讲解时,家长可以紧扣一个“愁”字,诗里有“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景愁”;有“别董大”的“离愁”;还有不知前路的“忧愁”……最后“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尾句又带出勉励朋友的昂扬情感,让孩子在情感体验中感受诗的意境 。
第三步:会用,让孩子从诗中找到共鸣学古诗文最重要的不是会背,而是会用 。
当孩子积累了一些诗词时,家长可以在亲子共读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比如,让孩子说一说描写诚实的诗句、表达乡愁的诗句 。
长此以往,当孩子遇到此类作文或情境时,就会自然想到这些诗句,用起来也得心应手 。
家长在为孩子挑选经典古诗文的时候,要有所选择,着重选一些孩子平常用得着、有现实意义的古诗文让孩子诵读,并且想办法让古诗文的中情境与孩子日常生活体验 。
例如,《春晓》,孩子读这样的诗,就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从而产生共鸣,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诗歌 。
如何帮助孩子学习古诗词 将古诗词融入到孩子生活中“一叶且合人意,虫声有足引心”,对古人来说,一片树叶都可以作为诗歌表达的主题,昆虫的叫声都可以成为灵感的来源 。
现在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曾在李白、苏轼笔下熠熠生辉的明月、清泉、柳绿、花红仍然簇拥在我们的周围,诗意的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 。
所以,家长可以将对古诗词的学习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当秋风乍起的时候,教孩子记诵“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当明月高悬的时候,教孩子学习“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当泛舟赏莲的时候,让孩子背背“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
这样既学习了古诗,又增添了许多生活情趣 。
让诗歌的语言转化为画面诗歌最大的特点除了强烈的抒情性,就是具有丰富的想象 。
所以,在让孩子背诵诗歌的时候,一定要让他根据诗歌的内容展开想象,把诗歌中的文字变成头脑中的画面,并且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 。
比如孩子背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可以问问他,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并且要说得较为连贯、流畅 。
还可以再让他联想文字以外的画面,并把想象的内容加入、补充到诗歌当中,再来描述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样既能让孩子理解诗歌中营造出来的优美意境,又能培养他丰富的想象力,训练言语表达 。
以写促学,尝试诗歌创作此外,还可以尝试让孩子们也来创作诗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