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读后感 如何写?( 五 )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如果没有书籍,世界会是怎么样的呢?真是不可想像,书籍给我们带来了知识与智慧,带领我们去发现去创新,让我们更热爱读书,努力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和谐!

窃读记读后感 如何写?


当我读到《窃读记》这篇课文时,“窃”这个字总给人一种非常不光彩的感觉,但课文的题目为什么是这样的呢?我带着这个问题精读了一遍课文 。
作者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她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她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她快乐的是终于看到了那本书,学到了知识,惧怕的是怕被书店老板发现被赶出去 。和书中的小作者林含音相比,我现在是多么幸福 。望着家里一大堆不看的书籍成为书柜里的装饰品,平时都不会去看一眼 。刚买来时,很喜欢看,可是没有几天就厌烦了,整本书看完的少只甚少,甚至只有一两本,而且也只是大概地看一遍 。读完这篇课文,我还有什么理由拒绝认真仔细地看一本书呢?
作者喜欢到人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发现,她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是她的小妹妹或小女孩 。作者为了读书把自己隐藏起来,对书是那么渴望和热爱,而我们现在有那么好的条件:各家书店的大门为我们敞开,里面的书想看就看,我却不肯静下心来仔细地看一本书,想想真是惭愧啊!
读后,我应该像文中的小主人公学习,学习她那种发奋学习的精神,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俗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记住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

窃读记读后感 如何写?


《窃读记》这篇课文是开学学第一篇课文,听我老师的细细地讲述,我渐渐摸出了这篇课文的纹理,《窃读记》这篇课文可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可谓淋一漓尽致地表达了读书的好处 。
《窃读记》这篇课文是林海音所著,写的是小时候穷,没钱不能买书 。记述了一系列窃读的经过 。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窃读的心情和思想 。林海音奶奶小时候真是不读书不罢休 。小时候的她 ,真是求上进,对知识的渴望,真是强烈,她在旧中国私人开的书店,读得都很不安心,惶惶不得终日,却还不辞辛苦地跑另一家书去,这种如饥似渴的精神令人为之感动 。
我不由地想到了自己,我现在读书的条件十分优越,读书的时候,嘴巴还在喝牛奶 。读书读完一遍,就把书扔在一旁,而且什么笔记都不做,“过目就忘”,林海音奶奶在艰苦的环境下读书还感到满足,令我自愧不如 。
书对我来说一点意思也没有,翻进去全都是一些无聊的字体,一点也没有漫画有趣,动画片有意思 。我看了这篇课文之后,明白了书是人们的精神食粮,并且知道了不可一日不读 。书是人类引出愚昧,走向智慧的明灯,在黑暗时为我们指点迷津,我要深刻体会书的意义,并要博览群书,做个有知识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