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观后感怎么写?( 四 )


“怪”和“才”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镜子的两面,是一个人的统一 。你如果不懂得欣赏TA他的怪,也就不配拥有TA他的美 。
所以,越发显得陶晶莹在《最强大脑》的重要 。

《最强大脑》观后感怎么写?


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
《最强大脑》观后感2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最强大脑》观后感2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
《最强大脑》观后感2000字:
《最强大脑》是我之前一直听说但是也一直没有看的节目,昨天心血来潮地一口气看了这一季的最后三集国际赛,这是一场智力超群的大学霸们的群英荟萃,主持人蒋昌建是复旦大学的博士、副教授、耶鲁大学的博士后,评审有美国科学院院士罗伯特·戴西蒙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教授、拿过世界记忆大师冠军的王峰队长,选手们也自然都是各个名校的大学霸 。
我对于这些超人类学神的脑力佩服地五体投地,也从中看到了中欧美日的教育文化方面的一些差异 。学霸们除了天生智力方面比较高之外,心理素质也要过硬的,包括备战前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迎战则需要勇气、魄力、抗压能力、意志力、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志气 。
中国的学霸们是自小接受中国残酷的应试教育,训练有素,在最后对战日本的最后一轮火线对决充分体现,双方都是提前五天拿到题目,中国的选手通过整个团队合作找到了最佳解题思路,然后交给内部赛决出的优胜者杨英豪上场执行,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也算是团队的胜利 。中国的高考模式其实相似,是在已有先人总结题目规律的基础上再不断地重复训练达到通过最终竞技的目的 。
说到学业之外的乐趣,中国的学霸却比美欧日的学霸少了很多 。
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
美欧日小孩很小就发现自己的乐趣,并且得到家人的支持,比如策略游戏、高空秋千、数学、舞蹈、魔术等,而中国的小孩说自己的兴趣是打游戏、斗地主,丰富的业余爱好是自己前进的动力,有时候会启发自己的学习、创造,所以如果考察逻辑推理、计算力、记忆力之外的创造力,我认为中国方面是比不过的,好在现在的80后90后家长们也都开始重视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了 。有点讽刺的是杨英豪首战出场的时候作为年仅14岁就脑力超群的初中生,被罗伯特和施一公追捧争抢他去麻省理工学院和西湖大学就读,小英豪想也没想说自己将来想去麻省理工计算机专业就读,施一公教授尴尬地自己解围劝小英豪年纪尚小、大有可为、不要早早定下自己的专业方向 。中国大学教育的技能化、职业化培训在这里就不说了,反正对于我等脑力不好只求糊口的普通人而言是没有什么影响的,耽误的是那些可以成为科学家的天才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