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女扮男装的诗词( 九 )


又如:我们学过的王维的《渭城曲》 , 这也是一首被人们交口称赞的名作 。
诗的前两句 , 描写了送别友人的地点和景色 , 后两句劝他的朋友在分手前“更尽一怀酒” , 因为分手后就见不到“故人”了 。
这两句 , 语言是朴素的 , 然而它不仅出色地表达了诗人自己对友人的深情 , 也表达了人们离别时的一种普遍的心情 。
难怪这首诗在当时就谱入乐府 , 成为有名的“阳关三叠” , 在各处广泛传唱 , 在后世也不知引起了多少人的共鸣 。
抒情的方式有: 借景或借物抒情 。
作者对景象或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 , 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托在此景此物中 。
2000年春季高考 。
寓情于景(物) , 情景交融 。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 , 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 。
2001年高考(9) 直接抒情 , 也称直抒胸臆 。
古代诗歌中绝大多数是间接抒情 。
2001年第8题 ②表达技巧:互文、烘托、比喻、夸张、用典、联想与想象等 互文: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
在古诗词中的的运用一般来讲有两种表现形式: 其一是有时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 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 。
从这个角度讲与“变文”是一致的 , 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 , 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 。
掌握了它 , 有时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 , 如“忠不必用兮 , 贤不必求”(《涉江》) , 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位置 , 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 。
又如“求全责备”这一短语 , 其中“全”与“责”处于相应位置 , 由此可推知“责”就是“求”的意思 。
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
其二是有时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 , 必须用简洁的文字 , 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 。
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 , 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 , 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 , 这是其在结构上的特点 。
理解这种互文时 , 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 , 使之互相补充互相呼应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 , 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
如“迢迢牵牛星 , 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 , 其上句省 去了“皎皎” , 下句省去了“迢迢” 。
即“迢迢”不仅指牵牛星 , 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 , 亦指牵牛星 。
“迢迢”“皎皎”互补见义 。
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遥远而明亮的牵牛星与织女星啊!” , 并非牵牛星只遥远而不明亮 , 也并非织女星只明亮而不遥远 。
这类互文 , 只有掌握了它的结构方式 , 才能完整地理解其要表达的意思 。
如只从字面理解 , 不但不能完整而准确地把握其要表达的内容 , 并且有时会令人进入迷宫百思而不得其解 。
下面结合常见的一些诗文来具体谈一谈互文的具体应用 。
⑴岐王宅里寻常见 , 崔九堂前几度闻 。
(《江上逢李龟年》) 其中“见”与“闻”互补见义 。
即“(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 , 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 。
⑵开我东阁门 , 坐我西阁床 。
(《木兰诗》) 其上句省去了“坐我东阁床” , 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 。
两句要表述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 , 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 , 以表达木兰对久别的家庭的喜爱 。
不然既开的是东阁门 , 怎么会坐西阁床呢? ⑶当窗理云鬓 , 对镜帖黄花 。
(同上) 其中“当窗”与“对镜”为互文 。
当窗以取亮 , 对镜以整容 。
全句是说对着窗户照着镜子梳理去鬓并帖上黄花 。
并非“理云鬓”只当窗而不对镜 , 亦并非“帖黄花”只对镜而不当窗 。
⑷雄兔脚扑朔 , 雌兔眼迷离 。
(同上) 其中“扑朔”与“迷离”互补为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