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旻字和丹字的诗词

卧病闻常山(刘禹锡)
寂寂重寂寂 , 病夫卧秋斋 。夜蛩思幽壁 , 槁叶鸣空阶 。
南国异气候 , 火旻尚昏霾 。瘴烟跕飞羽 , 沴气伤百骸 。
昨闻凯歌旋 , 饮至酒如淮 。无战陋丹水 , 垂仁轻槁街 。
清庙既策勋 , 圆丘俟燔柴 。车书一以混 , 幽远靡不怀 。
逐客憔悴久 , 故乡云雨乖 。禽鱼各有化 , 予欲问齐谐 。
早秋送台院杨侍御归朝(刘禹锡)
仙署棣华春 , 当时已绝伦 。今朝丹阙下 , 更入白眉人 。
重振高阳族 , 分居要路津 。一门科第足 , 五府辟书频 。
鸷鸟得秋气 , 法星悬火旻 。圣朝寰海静 , 所至不埋轮 。
依御史温飞卿华清宫二十二韵(徐夤)
地灵蒸水暖 , 天气待宸游 。
岳拱莲花秀 , 峰高玉蕊秋 。
朝元雕翠阁 , 乞巧绣琼楼 。
碧海供骊岭 , 黄金络马头 。
五王更入帐 , 七贵迭封侯 。
夕雨鸣鸳瓦 , 朝阳晔柘裘 。
伊皋争负鼎 , 舜禹让垂旒 。
堕珥闲应拾 , 遗钗醉不收 。
飞烟笼剑戟 , 残月照旌斿 。
履朔求衣早 , 临阳解佩羞 。
宫词裁锦段 , 御笔落银钩 。
帝里新丰县 , 长安旧雍州 。
雪衣传贝叶 , 蝉鬓插山榴 。
对景瞻瑶兔 , 升天驾彩虬 。
丹书陈北虏 , 玄甲擐犀牛 。
圣诰多屯否 , 生灵少怨尤 。
穹旻当有辅 , 帷幄岂无筹 。
凤态伤红艳 , 鸾舆缓紫骝 。
树名端正在 , 人欲梦魂休 。
谶语山旁鬼 , 尘销陇畔丘 。
重来芳草恨 , 往事落花愁 。
五十年鸿业 , 东凭渭水流 。
求带有茜的诗句诗人与物候 诗歌中最早反映物倏见于《诗经》 。
如《豳风o七月》: 四月秀葽 , 五月鸣蜩 。
八月其获 , 十月陨箨 。
…… 八月剥枣 , 十月获稻 。
…… 九月肃霜 , 十月涤场 。
物倏现象 , 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 , 春天花香乌语 , 草木滋生 , 雷惊蛰伏 , 应时而出 。
一到冬天 , 草木凋落 , 昆虫蛰伏 。
任何生物都不例外地要适应外界环境、温度、光照以及食物 , 土壤、水分等条件 。
宋代诗人欧阳修《鸟啼》诗云: 穷山候至阳气生 , 百物如与时节争 。
花深叶暗耀明日 , 日暖众鸟皆嘤鸣 。
候至日暖 , 万类生物与时争开 , 众鸟皆鸣 。
花鸟草木是有生命的东西 , 它们对季节变化非常敏 , 它们的生长发育 , 直接反映自然季节的变化 。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16岁时 , 写了一苜脍炙人口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 , 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又吹生 。
远芳侵古道 , 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孙去 , 萋萋满别情 。
这首诗开头两句揭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 , 植物的荣枯 , 有一年一度的循环变化;第二 , 这种循环变化是随着气候为转移的 , 春天一到 , 万物就要复苏了 。
宋代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春江水暧鸭先知" , 从鸭子戏水 , 感知春江水暧 , 也揭示了 , 凡花木向阳而茂 , 背阳而衰 , 凡鸟禽暖而出 , 寒而伏 , 物候与气候 , 其相关切 。
明末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 , 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 , 其景与意不可分也 。
……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 , 非其性情 , 极雕绘而不能亲也 。

【含有旻字和丹字的诗词】

"诗人和常人的区别就在于能否萃天地之清气 , 知花香鸟浯之性情 。
我国古代杰出的诗人 , 一方面关心民生疾苦 , 一方面又热爱大自然 , 善能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 。
南宋大诗人陆游很多诗词反映他留心花香鸟语 , 细致观察物倏变化的诗句 。
他在《初冬》诗说: 平生诗句领流光 , 绝爱初冬万瓦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