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称什么和什么为大李杜


后人称什么和什么为大李杜

文章插图
后人称李白和杜甫为大李杜 。现代一般多指李杜为唐朝大诗人“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的并称 , 也有称李白和杜甫为“大李杜”,李商隐和杜牧为“小李杜” 。
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不畏权力,藐视权贵 , 曾让“力士脱靴” 。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当时腐败的政治现象 , 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
李白反权贵的思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成熟起来的 。在早期,主要表现为“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的平等要求 。
扩展资料:

杜甫因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
杜甫在青年时代曾数次漫游 。十九岁时,他出游郇瑕 。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 , 回故乡参加“乡贡” 。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他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杜甫遂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
天宝三载(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为梁宋之游 。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 。四载秋 , 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 。
“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和杜牧;“大李杜”指的是李白和杜甫 。
1、李商隐(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晚唐诗人,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 。
李商隐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二首,数量位列第四 。
2、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晚唐著名诗人和古文家 。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 。曾任中书舍人(中书省别名紫微?。? ,人称杜紫微 。
其诗英发俊爽,为文尤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在晚唐成就颇高,时人称其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与李商隐齐名 , 人称“小李杜” 。
3、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