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维特根斯坦家族、普利兹克家族真真正正的实力( 二 )


尽管名义上成了天主教徒,但维特根斯坦家族的犹太根基是众所周知的 。家族中的气氛是一种纯粹的高雅文化 。勃拉姆斯是家庭音乐沙龙的常客 。马勒也是,还有帕布罗·卡萨尔斯也在那儿演奏过大提琴 。卡尔·维特根斯坦是视觉艺术的赞助人 。他不仅欣赏克里木特的感官效果,也喜欢奥斯卡·科可西卡的先锋派表现主义 。
路德维希在14岁以前的知识都是由私人家庭教师所传授的 , 但他父亲于1904年决定让他脱离这个娇生惯养的高雅文化氛围,把他送到一个偏远省份的国立学校去念书 。这里的原因不为人所知,但路德维希的一个哥哥汉斯已于1902年自杀,另一个哥哥鲁道夫也于1904年自杀 。他俩都是同性恋者,鲁道夫在绝命信中为自己“反常的性情”感到绝望 。路德维希这个尖嗓子和结巴的瘦弱男孩长大以后也成了一个
积极的同性恋者 。
卡尔·维特根斯坦将他在远隔100英里的林茨里尔学校注了册,路德维希寄宿在一位教师的家里 。按照其传记作家的说法,他在看到同班同学时的最初印象是把他们都视为“臭大粪” 。他们则把他看作是一个令人讨厌的自命不凡者 。他感到非常不快活,功课学得很糟糕 , 并且没有在那儿呆上很久 。
然而这并非是一个因令人痛苦,并最终无足轻重而可被人遗忘的小插曲,相反,林茨的里尔学校非常重要,因为那儿另一位学生的行为将开创二十世纪新纪元,这当然是指来自布劳瑙的阿道夫·希特勒 。
希特勒出生在一个跟维特根斯坦家族截然不同的社会阶层中,而且他为自己的家庭感到羞耻 。他的家族原本来自奥地利北部一个偏僻而荒凉的地区 , 沃尔德维尔特尔 。“近亲联姻在农民中间司空见惯,希特勒的家族也不例外,家族成员中有许多是畸形儿和精神病患者 , ” 罗纳德·海曼在描述“元首”童年生活的《希特勒与格里》一书中这样写道 。
他父亲阿洛伊斯是一位私生子出身的农民,好不容易才在地方上混出个模样 , 作为海关官员,家境也算宽裕 。他母亲克拉拉依次作为阿洛伊斯的女仆、情人和第三任妻子 , 先后在家庭中扮演过不同的角色 。
她宠爱年幼而多病的阿道夫,但在孩子长大后不断被父亲毒打时却没有去调停干涉 。海曼写道 , 就在她“爱恋、尊崇和顺从”丈夫的同时,“幼小的希特勒懂得了恃强欺弱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
希特勒青少年时去林茨的里尔学校上中学 , 并在那儿被人看作是性格孤僻 , 成绩很差的学生 。就在这时 , 即1904年的第二个时期,维特根斯坦也来到了这个学校 。二十世纪中两个最不同凡响的人物就这样聚到了这所只有300名落榜生的学校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