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姓名称谓是怎么样的?古代姓名称谓分为几种?( 八 )


(4)年龄的称谓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 , 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 , 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初度(小儿初生之时);襁褓(本义指婴儿的被子 , 后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周晬(zuì,婴儿周岁);孩提(2-3岁的儿童);龆龀(tiáochèn,指小孩七八岁换牙期);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髫 , 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幼学(小孩10岁);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 , 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 , 形如两个羊角 , 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 , 初夏还不是盛夏 , 比喻人还未成年 , 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 , 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 , 扎成一束);及笄是女子十五岁(笄:jī,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 , 表示成年了);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 , 表示已经成人 , 因为还没达到壮年 , 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 , “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 , “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半百是男子五十岁(知命 , “知天命”之意);花甲、下寿、耳顺之年是六十岁;古稀、中寿是七十岁;耄(mào)耋(dié)、上寿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花甲重开指一百二十岁;古稀双庆指一百四十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