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西楼》诗词全文是什么?
《月满西楼》一辞来自于旷世才女李清照当年所作的《一剪梅》 。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李清照《一剪梅》
《月满西楼》取自李清照之名作《一剪梅》,作曲家苏越将这首古诗词改编为现代歌曲 。由于音乐的加入而大大丰富了诗词本身的表现力,在很多方面影响并改变诗词的艺术审美特质和艺术表现方式 。古曲将抽象复杂、不易捉摸的内心感受,以平静而内涵丰富的旋律表现出具体的耐人寻味的意境,因而更容易打动听众的内心,引起共鸣 。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公元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的女辞人 。公元1101年18岁时与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婚后情感甚笃 。因赵出仕宦他们之间时有小别,不免勾起她的许多思念之情,写下不少著名的辞篇 。李清照这位颇具文学才能的女辞人、女作家,在宋代众多辞人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 。
(二)诗词赏析
以辞来抒写相思之情,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题材,但李清照这首《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显得越发难能可贵 。
上阙——“红藕香残玉簟秋,”首句的语淡情深,如浑然天成,不经意道来 。故前人评曰:“易安《一剪梅》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其实寻常不经意语也”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次写在闺中无法排遣愁闷与相思之苦,便出外乘舟解闷 。不仅无由消除相思之苦,反更显怅惘和忧郁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女词人独坐舟中,多么希望此刻有雁阵南翔,捎回夫君的书信 。另外,“月满”也蕴含夫妻团圆之意 。这三句,作者的思维与想象都大大超越现实,与首句恰形成鲜明对照 。表明了作者的相思之深 。
下阙——“花自飘零水自流,”词人的思绪又由想象回到现实,并照映上阙首句的句意 。尤其是两个“自”字的运用,更表露了词人对现状的无奈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次写词人写己思念丈夫赵明诚,也设想赵明诚同样在思念自己 。末三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人以逼近口语的词句,描述自己不仅无法暂时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 。两个副词“才”、“却”的使用,很真切形象地表现了作者挥之又来、无计可消除的相思之情 。
月满西楼诗词意境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原词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 。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本篇抒写的是普通的秋日别情,是作者为怀念其夫赵明诚所作,上阕从秋日独自泛舟出游写到明月高照闺楼,无论是白天或晚上,出外或者归家,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心上之人,盼望他从远方寄来“锦书” 。
下阕以花落水流比拟丈夫离开自己以后的寂寞寥落之感,说明彼此伉俪情深,两地相思难以消除 。
我们可以见到,柳眉刚刚舒展,心中又见翻腾,词语浅近,感情深挚,体现了漱玉词的艺术风格 。
集评: 离情欲泪 。
读此始知高则诚,关汉卿诸人,又是效颦(《杨慎批点本草堂诗余》卷三) 。
此词颇尽离别之情 。
语意飘逸,令人省目(《草堂诗余评林》卷二)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白雨斋词话》卷二) 。
词一开篇:“红藕香残玉簟秋”,荷花已然凋残,尽是一片清秋冷落时节,这个“秋”字,正是作者触发情怀的节点,是缘景生情的根本,也是文章情气的基础 。
作者把“秋”这个抽象化的季节概念,用具有感性色彩和具象特征的“红藕香残”来表达 。
同时,秋凉的“香残”景象和清飒氛围最能激起人们的愁情幽绪,这在古典诗词是极为常见的,这说明了其审美上的对象特征和心理意绪上的对应同构关系 。
作者巧妙的避免了自然景象可能的对主体心理意绪的掩蔽,使读者产生审美上的偏向,而是把客体的自然物象作为引发情绪的媒介 。
即不是意大境小,也不是境大意小,而是微衰的秋境和幽然的秋思之间的相互契合 。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