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三条以上( 三 )


(见《论语·子路》)这一点被用来指责孔子轻视体力劳动,实不尽然 。
孔子本身就“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
从另一方面理解,可以说孔子的教育内容并非这些专门技能 。
孔子弟子曾子就曾说“笾豆之事,则有司存”(《论语·泰伯》),“笾豆之事”是指行礼之仪式,“有司”是执掌此仪式的专家,这样说,并非曾子鄙视礼之仪节,而只是说这样的专门技能有有司管理,君子所贵之“道”则不在此 。
君子所贵之“道”,就是“成人”、“成德”的根本,这是孔子育人的重要目的与内容 。
《史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 。
”(《史记·孔子世家》)论语也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论语·述而》)这些内容所侧重的方面虽各不相同,但围绕着“成人”、“成德”这一主题则是共同的 。
如“诗”、“书”主于“文”,是立言的根本,“礼乐”主于“行”,是立身行事乃至“成人”的根本,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
”(《论语·泰伯》)孔子教育他的儿子孔鲤也是要学诗、学礼,否则无以立言、立行(见《论语·季氏》) 。
这是从“独善其身”的自我修养方面说的,儒者在确立这一点后,还强调要“兼济天下”,这见诸孔子教育的另一方面的主要内容,即“政事” 。
政事是以自我修养为基础的,只有“修己”以后,才能进一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
(见《论语·宪问》)子路作费氏宰时曾举荐子羔为费宰,孔子指责子路是在害子羔,以其未尝学也 。
子路强辩:“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以子路为“佞者” 。
(见《论语·先进》)这就是说只有在完成自我修养的基础上,才可以从事政事,以“兼济天下”,否则害人害己 。
总之,孔子之教育宗旨主于“成人”,但因学生的不同资质而各有侧重,这也是他的一个重要教育方法,即“因材施教”;因此,他的学生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
以“德行”著称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以“言语”著称的有宰我、子贡,以“政事”著称的有冉有、季路,以“文学”著称的有子游、子夏 。
(见《论语·先进》)这些学生可以说是孔门中比较著名的几位,才能各有特点,但孔子最重视的还是他们的“德行” 。
如孔子评价子贡不如颜渊 。
宰我虽以“言语”闻名,但孔子斥之为“不仁”,以其不行三年之丧而自觉心安理得 。
冉有善于“政事”而为季氏聚敛,孔子告诉他的学生们说:“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 。
子夏以“文学”见长,孔子责之以“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
”(《论语·雍也》)仲弓长于德行,但讷于言而敏于行,时人评价其只知“仁”而不知“佞”之机变,孔子则称赞仲弓,虽然不一定称得上“仁”,但“佞”却是绝不会不去作的 。
(见《论语·公冶长》)这些都足以说明孔子之教育的重心在“成人”、“成德”上 。
孔子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主要就是我们上面所提到的“因材施教” 。
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子路与冉有向孔子请教同一个问题,听说了一件事,要不要马上去做?孔子对子路说:“有父兄在,不可以如此 。
”对冉有却说:“可以去做 。
”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对此发生疑问,孔子解释说:“冉有退缩,故鼓励其进取;子路则勇于进取,故使之知有所退缩 。
”(见《论语·先进》)这个故事就是比较...
我们学的文言文,诗词,和孔子的儒学有关吗? 1、《荀子.富国》商朝:礼之正于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 。
礼法对于国家的治理,就如同天平用于称轻重,木工的黑线用以判曲直,圆规与直角尺用于量度方与圆 。
2、《礼记·经解》商朝 荀子: 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 。
把礼看作治理国家的最重要的“道”,实际上即是礼法对于国家的治理,就如同天平用于称轻重 。
3、《荀子·王霸》商朝 荀子: 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 。
礼法对于国家的治理,就如同天平用于称轻重于国家的治理,就如同天平用于称轻重 。
4、《荀子·大略》商朝 荀子: 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 。
把礼看作治理国家的最重要的“道”,实际上即是礼法对于国家的治理,就如同天平用于称轻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