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教学反思如何写?( 十 )


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采用讨论方法组织教学,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讨论必须扎扎实实,认认真真,讲求实效,切不可搞花架子,形式主义 。我们过去听的一些公开课或比赛课.常常看到一些流于形式的课堂讨论 。比如教师要学生转过脸来进行四人小组的讨论,但当学生转过脸来刚开始讨论,教师马上宣布停止讨论而转到别的教学活动上去了 。这样的讨论,显然是走过场,流于形式,是不可取的 。二是要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组织讨论(这可从这篇教案的设计中看出来),并非什么问题都要组织讨论 。

《琥珀》教学反思如何写?


《琥珀》是一篇极富情趣、引人遐想的科普说明文 。在教学时,我采用了 “篇末入手”的变序教学法,首先让学生结合课外查阅到的资料谈谈对“琥珀”的了解;接着,根据学急于想见到这块奇异琥珀样子的心理,安排学生自学课文思考:这块琥珀到底是什么样呀?边读边画下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 。汇报:“这块琥珀什么样?”对照图片,了解琥珀的样子,谈谈琥珀样子的奇异之处 。再学习它的科学价值,探讨它价值上的奇异 。在学生弄懂琥珀的样子和价值后,设疑:“看到这块奇异的琥珀,你最想推测什么?”(学生此时最想知道的可能是它的形成过程 。)之后,看动画视频初步了解形成过程,再“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画一画这块琥珀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使学生充分了解这一“奇物”真正的形成过程,激发起学生热爱科学,积极大胆探究科学的兴趣 。最后回归全文,感受作者想象合理、推理严密,总结写作特点 。
在本节课上我认为自己有如下两点成功之处:
一、教学思路清晰,紧扣文眼“奇异”二字展开,突出了重点: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环节衔接紧凑,过渡自然,时间安排合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
二、在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辅助学生学习,引导孩子深入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 。师生配合较好,能全身心的投入教学 。
我认为也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一、要加强对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的流畅性和生动性的训练 。例如理解完琥珀形成的四个阶段和必备条件,让学生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时,教师应提示孩子复述时可以用上关联词和一些修饰语把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讲述得流畅、生动些 。由于教师没有提示,学生只限于板书内容,复述很生硬 。
二、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应多指导,范读,读书时间有些少 。
三、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文章内容的整合 。本节课的教学显得有些细碎,教师放手不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