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圈》大班教案怎么写?( 四 )


设计说明:大班上学期的幼儿 , 在各种有趣的体育活动场景吸引下 , 在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刺激下 , 在丰富多样的体育游戏玩法下,对体育活动越发的积极参与 。中班幼儿活动量正在逐渐的增多 , 在自由的户外活动中 , 孩子们特别喜欢模仿机器人转身变形的动作 。在他们自由模仿中 , 我发现有一小部分的孩子转身之后出现站不稳、易摔倒的情况 , 更有一部分孩子刻意地让自己去模仿这个"摔倒"的姿势 。因此本节活动就是针对孩子的兴趣点 , 正面引导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练习原地快速转身一周动作 , 并加入圈这个辅助器材鼓励幼儿亲自尝试转身接圈的身体平衡练习 。提出多种玩圈方法 , 并进行互相交流 , 目的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和自信心 , 使其学习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
1、关注器材的选择和运用
《纲要》中倡导:要用幼儿生活中熟悉的运动器材开展活动是幼儿最感兴趣的 。圈是幼儿十分喜爱的体育器械 。在生活中 , 大大小小的、圆圆的圈到处都有 , 对幼儿来说也不陌生 , 如果我们都做一个有心人 , 拿这些圈给孩子锻炼身体 , 这是很有意义的事 。特别是中班的孩子开始喜欢探索和操作 , 所以课的开始安排了圈操 , 利用开汽车的游戏背景来加大动作幅度 , 达到热身效果 。
2、关注幼儿的发现和探究、创造性探索、尝试练习
转身接圈是在个性玩圈基础上的延续 , 活动中教师请幼儿先示范转身接圈方法 , 然后引导幼儿和同伴一起去探究怎样才能把圈转起来之后转身接住它 。接着分小组体验、竞争 , 通过比赛激发幼儿的兴趣 , 目的是让幼儿树立竞争意识 , 增强对游戏规则的认识 。让幼儿在无意注意中提高身体平衡能力!
首先是给每位幼儿一个圈 , 让他们自娱自乐各显神通地玩 。平时我们的课中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幼儿往往对手中的器材非常感兴趣 , 而对教师的讲解就不太感兴趣 , 甚至根本无瑕顾及就迫不及待地玩开了 。这正是幼儿好动的心理特点 , 他们好奇心强 , 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兴趣 , 但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约束 , 总是想马上能亲自体验一下 , 而课中的玩圈过程正好满足了幼儿的这一心理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握幼儿的这一年龄特点 , 珍惜他们的好奇、好动心 , 活动中给予幼儿充分创造性的遐想和创造性的空间 , 并让各类幼儿发挥自己的特长 , 大胆地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与能力在玩中求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