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城故事》观后感怎么写?

《费城故事》观后感
浸润在压抑的心情中看完了《费城故事》 。关于艾滋,关于生命,关于尊严,关于亲情,太多的思绪,缠绕着,纠结着,沉重的压在心口的位置上 。
艾滋,近两个世纪来想魔鬼一样存在的名词,有太多的人听艾滋色变了 。对于众人的这种反应,我觉得我们是无可厚非的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圣人,面对艾滋对很多人而言就像是面对死亡的危险一样可怕,于是,出于本能的反应,我们选择了逃避,选择了害怕,选择了保护自己 。尼采喜欢吧这种本能成为人自私的本性,只是我们在这件事上的自私自私的太过赤裸裸了,赤裸到刺伤了他人的自尊而我们却还不以为然,以为这是理所当然 。艾滋不是罪,患了艾滋也不会有人把你送进劳教所进行改造,或是强行拘禁起来,只是在高举着自由平等的旗帜下那些健康的人们会异常团结的将你隔离 。而这种隔离,是对每一个病人最痛苦的“惩罚” 。
电影源于生活,也是美化的生活 。我没有考证过《费城故事》是不是以真实的故事作为料编排出来的 。就故事情节来看,即使放到现在这个如此宽容的社会来看,安迪也算得上是幸运的 。即使全世界都抛弃了他,至少他的父母,他的兄妹,他的伴侣,他的朋友没有歧视他,没有抛弃他,一直那样珍惜他,支持他 。不知道美国像他这样的情况多不多见,或许只是我的粗陋寡闻,至少在中国,我很少听到 。不一样的例子,我倒是看见过 。由于丈
夫吸毒,夫妇两人同时感染艾滋,公公婆婆得知此事后,将夫妇的一双儿女领回家中 。经过多次恳求,才允许夫妇一年回一次家,但是连孩子的手都不让他们牵,孩子也是见到父母,像见了鬼一样老远就躲 。其他的亲戚朋友就更不用说,自从感染艾滋以后,所有的联系就断了 。这就是血淋淋的现实 。安迪还有那么多爱他,关心他的人,然而现实生活中,艾滋病患者连最基本的母爱都得不到也给不了,更不要说大众的理解 。
剧中有一段听歌剧的表演,安迪的绝望,痛苦,孤独,恐惧,渴望和着眼泪,在歌剧的旋律中,在声泪俱下的叙述中,发酵在那昏暗的灯光中,震撼了律师,也震撼了我 。那是一种怎样的绝望 。生命像一只即将燃尽的蜡烛,那么清晰的听到了死神的脚步声,却还要在爱自己的人面前强装坚强的痛苦;自己已经脆弱的仅剩一丝气息,却还要紧握法律的利剑,守卫自己尊严的悲哀;明明结局已经那么真实的靠近,却还有那么多不舍的留恋··
随着社会的发展,同性恋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与接受 。同性恋与艾滋捆绑的那条绳被解开了,同性恋逐渐被人们的宽容所理解 。那艾滋呢?人们什么时候才能像对待流行感冒一样坦然对待艾滋呢?人们什么时候才能给艾滋一份真正平等呢?感染艾滋,已经是巨大的不幸了,我们又何必残忍的再在伤口上撒一把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