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逝去好朋友的诗词( 三 )


更有妙者如 王维的《山中相送》: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不写送别,只把道别作暗场,而写别后的寂寞之感、怅惘之情 。
离愁往往在别后当日的日暮而更浓重、更稠密,但诗人却只用“掩柴扉”这一生活中极为平凡的动作来表达,把浓厚深挚的情感,掩藏在这一看似不经意的动作之中,味外有味,令人神远 。
至于“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船风” 则是想象别后远的友人的处境而别有一翻味道了 。
三、伤感旷放 各有千秋 “多情自古伤离别”,这是柳永式的、带着浓重伤感情绪的离别,也是和他有着相同感触的许多人的离别 。
唐人的送别诗中,这类诗不在少数 。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
”(王勃的《别薛华》) 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挫折,迢迢千里唯失意相伴,哀伤情绪是很浓厚的 。
再如 卢纶的《送李端》: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全诗以一个“悲”字贯穿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从衰草笔,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给全诗定下了深沉感受伤的基调,次联写送别的情景,仍是紧扣悲字,融入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颈联感叹身世,仍是紧扣悲字,感情沉郁,将惜别、感世与伤怀合在一起,心境更显悲凉 。
再如 贾至的《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
诗人是怀着被贬的失意离开故乡的,开首两句情景交融,既点明季节地点,又渲染气氛,给人一种人生飘乎,离合无常之感 。
三句“浮云”的比喻,更加深了难遣的离情,结尾一个“空”字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 。
唐诗中写迁谪之苦,离别之恨者居多,此诗以迁谪之人又送迁谪之人,情形倍加难堪,读来沉郁苍凉,余味不尽 。
但是友人分别也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同样是王勃的送别诗,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句子,与《别薛华》在格调上迥然不同,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 。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勿使燕然上,唯留汉将功” 。
陈子昂在他这首《送魏大从军》中写送友人去远征,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
至于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 岑参的《送李副使赴碛西行军》 《武威送刘判官碛西行军》 两首,则更是化惆怅为豪放的经典之作,“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
”在惜别中重书祝捷之意,来壮僚友之行色,在送别诗中可谓独具一格 。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
功名中应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
”字里行间激情荡漾而气贯长虹,珍重的送别之意暗含其中 。
这些诗句以豪情叙别,不作儿女之态,正是以深情作铺垫,写出了知已之情,是以豪放见佳之笔 。
同样的,有一些诗人,在与好友分别之时,虽不是如此豪放,却也是以旷达出之,表现了唐人独具的开阔胸襟 。
如 王昌龄的《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
友人远去,两地相隔,不免要产生感伤,但是诗人却宽慰友人说,两地流水相通,青山一道,云雨相同,明月共睹,所以并没有真正地分开,这里诗人巧妙地化两地为一乡,宽慰友人的离伤,语意新颖而情思旷达 。
再如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这场深情的离别,我们看不到有丝毫黯然销魂有样子,诗人借送别的时间、地点,巧妙地布置环境,使得景色色调清新、明朗,轻快而富于情调 。
又如 李白的《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描写两人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古诗词 千古绝唱——陆游和唐琬 在浙江的绍兴,有一座沈园 。
南宋时期那里叫做山阴 。
传说从前沈园的粉壁上曾题着两阙《钗头凤》,据说第一阙是诗词名家陆游所写,第二阙是陆游的前妻唐婉所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