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逝去好朋友的诗词( 六 )


3,《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清代:纳兰性德 原文: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 。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 。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
白话文释义:热泪双流却饮泣无声,只是痛悔从前没有珍视你的一往深情 。
想凭藉丹青来重新和你聚会,泪眼模糊心碎肠断不能把你的容貌画成 。
离别时的话语还分明在耳,比翼齐飞的好梦半夜里被无端惊醒 。
你已自早早醒来我却还在梦中,哭尽深更苦雨风铃声声到天明 。
4,《沈园其二 》宋代:陆游 原文: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
白话文释义:离她香消玉殒已过去四十多年,沈园柳树也老得不能吐絮吹绵 。
自身即将化为会稽山一抔泥土,仍然来此凭吊遗踪而泪落潸然 。
5,《锦瑟》唐代:李商隐 原文: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白话文释义:锦瑟呀,你为何竟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 。
我心如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如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 。
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 。
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 。
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
...
鉴赏纳兰容若的诗词的文章???问添衣 菩萨蛮 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 。
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 。
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
捣衣,添置寒服是古代女子秋季常做的事 。
是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软熨贴,好裁制衣服,多于秋夜进行,所以制好的衣服也被称为寒服 。
词调中有《捣练子》词牌,即其本意 。
凄冷的砧杵声又称为“寒砧”,诗词中往往用来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惆怅情绪,像王驾那句“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王诗之所以能够被人千载传颂,正是因为他如实如神的写出了思妇对远戍边关亲人的牵挂,道出关爱这种洁净如莲花的情感,文字也因此有了超越时间的力量 。
千年以后的人读了一样很感动 。
子夜秋歌里“风清觉时凉,明月天色高 。
佳人理寒服,万结砧杵劳 。
”写捣衣写得风致楚楚 。
月下捣衣虽是劳作也是人世风景殊胜 。
更何况是为意中人制衣?果真到了“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时候,就更感觉不到落寞了 。
自家的砧声合着别家的砧声,声声阵阵,想着不远处也有人在为亲人赶制寒衣,天下有情人这样多,砧声虽寒入耳也温暖 。
针线自古是女人的活计,缝衣制服也相应成变了女性传达爱意的方式 。
容若此词据考证,应是作于康熙十六年秋,卢氏新亡后不久 。
小令所截取的,正是生活中“添衣”这么一件细节小事 。
自从妻子逝去之后,再没有人为容若添置寒服,对他嘘寒问暖 。
家里虽有仆役无数,然而所制的衣服却没有亲人间的温柔牵挂 。
感情的付出是相互映衬的 。
卢氏的离开亦使容若失去疼惜补偿她的机会 。
无语问添衣,为何只惯性的理解为妻子对丈夫的慰问,而不能是丈夫对妻子的关爱? 李白《菩萨蛮》词有“寒山一带伤心碧”,指日暮之时,山色转深 。
伤心是极言之辞 。
伤心碧即山色深碧,伤心白即极白 。
后人之词多类于此 。
在月光的映衬下水晶帘看上去一片白 。
水晶帘内端坐的美人已然不在 。
全词除却“云鬟香雾”的指代略露艳色之外,言语极平实 。
如果知晓这指代是化自杜甫《月夜》,明白老杜藏在“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后面的相思凄苦,恐怕连仅有的一点艳色也褪色似的洇开来,变成了白月光似的惘然 。
此词一说是塞上思情之作,一说是“悼亡” 。
我细读词“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
”确似悼亡之音 。
“欲”字更是用的恰倒好处,“欲”是将出未出,想流不能流,容若将那种哀极无泪的情状写地极精准 。
年年秋日,你为我添制寒衣,如斯似是习以为常,总觉得日久天长 。
手中好光阴无从消磨 。
你我似陌上戏春的孩童,看见花开花谢都惘然欢喜心无凄伤 。
待得一日光阴流尽,才醒转过来,懊悔哀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