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蚌的幼虫为,附河蚌养殖技术


河蚌身体上的幼虫是钩介幼虫。河蚌喜欢生活在淡水湖泊、池沼、河流等水底中,常半埋在泥沙里。在全国各地都分布着背角无齿蚌和褶纹冠蚌,而在江苏、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等地的中大型江河中分布着三角帆蚌。一般应该将河蚌养殖在面积为6000平方米以上的水域中。
【河蚌的幼虫为,附河蚌养殖技术】 一、河蚌的幼虫为
1、河蚌身体上的幼虫是什么
河蚌身体上的幼虫是钩介幼虫,河蚌常生活在淡水湖泊、池沼、河流等水底,半埋在泥沙中。它的肉即可食用,也能当做鱼类、禽类的饵料和家禽、家畜的饲料。
2、河蚌的分布范围
(1)背角无齿蚌和褶纹冠蚌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2)三角帆蚌主要分布在江苏、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等地的中大型江河中。
二、河蚌养殖技术
1、养殖条件
(1)水源
①水面的面积要求在6000平方米以上,面积太小会导致水质环境变化大、不稳定,影响河蚌生长。
②水深要求1.5-4m,2-3m为宜,深度低于1m或者高于5m都不宜养殖河蚌。
③要求水源充足,无污染,有毒物质的含量不能超过渔业水质标准。
④可在具有一定速度的流水中养殖河蚌(流速不超过0.1m),一般河蚌在有流水以及其他条件好的河、湖中生存,养殖1年可产珍珠5-8g/只,而在静水水域中养殖3年才能产珠5-8g/只。
⑤水域透明度以30cm为标准。
(2)光照
①充足的光照能产生热效应,给育珠蚌以及其饵料生物提供能量能源。
②光照能够影响珍珠的颜色以及光泽。
③充足的光照既可以增加水中的溶氧含量,又能促进水体的运动和热量的传递。
(3)土质
①育珠水域的土质建议选粘土,河土次之,黄土、砂泥土差。
②池底要有适当的淤泥。
(4)PH值
一般PH值在7-8适宜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质的分泌。
(5)溶氧
①夏季,水体中的溶氧含量需大于5mg/L。
②冬季,水体中的溶氧含量需大于3mg/L。
(6)水温
河蚌适宜在水温为18-28℃的环境中生存。
(7)物质含量
①因为钙是打造珍珠和珠蚌贝壳的主要成分,所以水体中无机盐的含量应以钙离子为主。一般要求含钙量在10mg/L以上,如果含钙量低,可施生石灰。
②藻类生长要靠氮,但氮量超过2mg/L时,说明水体污染较严重,会影响河蚌的生长以及降低存活率。而氮含量低于0.1mg/L时,水质太瘦,不能满足天然饵料增殖的需要。
③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超过0.1mg/L就会出现蚌珠生长缓慢或死蚌现象,建议将亚硝酸盐含量保持在0.01-0.1mg/L之间。
④在养殖河蚌的水域中除了不能有水生维管束植物之外,也不能有虾、蟹等敌害生物,会影响河蚌的生长。
2、选址
只要能够满足河蚌的养殖条件,就可在池塘、沟港、外荡、湖泊、水库、河流等地进行养殖工作。
3、养殖方法
(1)养殖方式
①吊养分单个吊养和串养,串养会在一根线上吊养2只以上的蚌。
②笼养河蚌的数量根据笼(网笼、网夹)的大小而定,通常以每只蚌都能接触笼底为宜。
(2)养殖密度
①一般亩养800-1200只育珠河蚌,外荡为600-800只。
②养殖密度需要根据河蚌的体重肥度而定,可跟水体流动、水体深度等理化、生物因随蚌体大小适量增减数量。
4、管理
(1)术后暂养期管理
①把术后的河蚌暂养于微流水、水质清爽的水域中,休复15-30天。在河蚌修复期间,既不可随意翻动,也不可离开水面,更不能开壳检查,以免影响河蚌恢复和珠囊形成的速度。
②等待1个月后,检查休复蚌,及时清除死蚌,把剩下的河蚌重新吊养到育珠水域中。
③当水域透明度低于30cm,需要采取降肥措施。
(2)加强注水和增氧工作
通常在封闭静止水域中养河蚌,若遇高温、水浅、低压会造成缺氧并出现死蚌现象。因此要及时加水、换水或者保持水质新鲜和充足的含氧量,以免育珠蚌在缺氧、低氧情况下影响自身的生长速度。
(3)及时调节吊养深度
①要根据水位、水温以及季节变化来调节育珠蚌的吊养深度。
②冬夏两季适宜深吊,深度为40-60cm。
③春秋两季适宜浅吊,深度为15-20cm。
(4)水域施肥
①当水质清瘦时,可施入有机肥或者化肥,可以二者兼用。
②有机肥以山鸡、鸭、鸟类为好,使用前要加入生石灰和发酵物,充分腐熟后才可施用。
③化肥主要以尿素和过磷酸钙为主,用量比为1:2或1:3,一般混合加水后就可泼洒,做到次多、量少,少施、勤施,通常亩用量为1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