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歌曲《送别》歌词
《送别》
作词:李叔同(弘一大师)
作曲:John Pond Ordway
歌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John Pond Ordway(1824-1880)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
诗词释文请问:李叔同《送别》长亭外 《送别》 弘一法师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祖籍浙江·平湖),1942年九月初四圆寂于泉州 。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 。
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 。
同时,他在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 。
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 。
作为高僧书法,弘一与历史上的一些僧人艺术家存有差异,如智永和怀素,尽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们的一生并未以坚定的佛教信仰和恳切实际的佛教修行为目的,他们不过是寄身于禅院的艺术家,“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这完全是艺术家的气质与浪漫 。
《送别》以短短的一首词,把这些意象都集中起来,以一种“集大成”的冲击力,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离别的“集体无意识”,成为中国人送友离别的一种文化心理符号 。
《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写在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画面;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心灵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 。
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深藏着顿悟出世的暗示 。
《送别》,实际上是李叔同以送别朋友为缘由,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感悟人生、看破红尘的觉悟 。
所以,《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 。
《送别 长亭外》的完整歌词 送别(广泛版本) 词: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
丰子恺手抄本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李叔同《送别》手迹似未留存 。
《送别》最初发表版本见于裘梦痕、丰子恺合编的《中文名歌五十曲》 。
此书收入李叔同作词作曲或者填词的歌曲作品十三首 。
1927年8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
有人说此书在1921年出版,是错误的 。
此书的歌词字体不是标准印刷体,而是手写体 。
书写之人正是编者丰子恺 。
扩展资料歌曲鉴赏: 《送别》不涉教化,意蕴悠长,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堪称完美 。
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 。
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 。
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 。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 。
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 。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