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写酒的十首诗词(一定要附赏析)!!!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题解
这是一首邀朋友喝酒的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 。白居易时年四十六,正在江州司马任上 。刘十九大概是作者在江州时的朋友,名字不详 。很多选本认为是彭城人刘轲,据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考证,非也 。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云:“唯共嵩阳刘处士”,可知刘十九为河南登封县人 。“十九”,是指排行 。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
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渣,香气扑鼻 。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是用红泥烧制成的 。“绿蚁”,是指新酿的米酒,在未过滤时,酒液面上浮有一层酒渣,色微绿,细如蚁,故称为“绿蚁” 。“醅”,是指没有滤过的酒 。
这两句以“绿蚁”、“红泥”相对列出,色彩的配合极为鲜艳明丽,首先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酒是新酿的,迫不及待地等人共品 。红泥做的小火炉,小巧又朴素;炉火旺旺的,既可取暖,又可温酒 。这真挚的情意真是比酒还淳厚 。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要下雪,你能来我这里共饮一杯吗?“天欲雪”,说明天气正当寒冷 。此时,与朋友围炉对酒、促膝夜话,不失为人生一大乐趣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喝酒,讲究的是“兴”;酒中,又寄托着情 。这两句正好道出酒中真趣,洋溢着美好人情 。
“晚来”,就是晚上 。“来”,是语助词 。“雪”,即下雪,此处用作动词 。“无”,是表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否”、“么”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评价说:“末句之‘无’字,妙作问语;千载下,如闻声口也 。”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赏 。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赏析】
这是一首乡土味醇浓的诗 。诗的开头两句,写得很欢畅、豪爽,形象生动,意境丰美 。接下去的两句,用叙述的语言,简洁、明了地总写一次惜别的热烈场面 。最后两句,以设问的方式,由眼前景物,十分贴切而自然地抒发了离情别意的深切 。这两句就地取譬,即景生情,不仅形象生动,构思巧妙,而且情真意切,余韵悠然 。全诗语言清新流利,具有质朴的民歌风味,是李白诗中的名篇 。
渭城曲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 。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 。赴安西必经阳关,即今甘肃敦
煌 。诗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 。前两句为送别创造
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
??此诗后来被编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饯别的名曲 。或名《阳关曲》,或名《阳
关三叠》 。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
句,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
??所谓《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 。然而,有人认
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 。按白乐天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
叠 。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
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 。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是一首边赛诗 。此诗以边赛生活为体裁,但诗人对于所要表达的观点,却不是从正面描写,而是从侧面衬托显示出来 。起句写饮酒,以夜光杯所盛之葡萄美酒 。次句写正要开怀畅饮,可马上的琵琶已经弹起,催人上路了 。先写美酒宝杯,次写欲饮不能尽兴,由平静中一下转入紧张激昴的气氛中去了 。第三、四两句是征人的设想之词:虽然出发在即,我却依然开怀痛饮,醉卧沙场也许会引起人们的笑话,但是,自古以来,征战沙场的人有几个能活着回去呢?还有一几潜台词:那么未死之前,我为什么不能痛饮一下,这又有什么可笑的呢?这种感觉是很沉痛的,但诗人以豪迈的语言表达出来,显得主人翁旷达的胸怀 。
本诗在表达方式上是以赋的形式乐景写哀,语言平实,通俗易懂,但主题鲜明深刻,表现的是一种悲壮的豪迈 。正如柳宗元所说的:“嬉笑之怒,甚于裂眦;长歌之哀,过于痛哭”,此诗所写心情,正是如此,使读者对战争的残酷性的理解格外地沉重而深刻 。诗人对战争的看法,也就通过其所写的将士们反对开边黩武这种比较隐蔽的心里状态而曲折地透露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