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描写,引用相关诗句100字左右,初中生作文( 七 )


——选自《古典情节》三】诗词结尾,锦上添花引用诗词结尾,感召力强,往往能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憾力 。
如《照海倚天》的结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流年似水,时光如电,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
考生引用李白的诗和曾国藩自己的诗句作结,进一步深化了作者的观点,也留给读者无尽的反思 。
利用诗词名句富有哲理性特点,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
好诗加上你的好文章,锦上添花,让人读完你的文章之后,也认同你的观点 。
这样就起了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 。
初中语文课本,《驿路梨花》结尾写道:“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
”这个结尾既实写自然梨花,又虚写雷锋精神,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意蕴丰富 。
引用诗词巧妙收束全文,余味无穷,又发人深思 。
这便是引用诗词的魅力 。
如果文章的开头,结尾都能灵活引用诗词,又能前后呼应,效果更佳 。
如 2003年中考满分作文《少年愁》是这样写的 。
开头:辛弃疾曾吟过这样一首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
”我们这些跨世纪的少年,却早就品尝了愁滋味 。
这不是“强说”而是“实说”的少年愁,日甚一日的压着我们这些嫩胳膊嫩腿的莘莘学子 。
……结尾:但不管怎样,我还是要对所有“不知愁”和已尝过“愁滋味”的莘莘学子们说:“少年要懂愁滋味,少年要盼愁滋味,少年不忘愁滋味,少年不畏愁滋味 。
”-----开头引用辛弃疾的词;结尾又活用,起到了升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