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端午节的七绝诗歌|两首( 五 )


6,纵观云委江之湄 。
7 。
3 。
旧俗方储药、竞渡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
4、竞渡曲 (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 。
粽包分两髻、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
老舍的《七律 端午》的全文翻译 。
《端午》的首联“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著旧衣裳”,无疑是对当时时间与环境的描写,即使是端午节,也不见任何喜庆的气氛 。
当年在重庆的作家们,收入微薄,囊中羞涩,生活拮据,即使是过端午节,风骤“雨狂”,“村童”们“仍著旧衣裳”,“小江”也只是换了一双“新鞋”而已 。
接下来的颔联“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是写吴组缃顶风冒雨,还带着雨具来老舍寓所盛情“相邀”,老舍深受感动,哪里还“敢”因为“泥深”而“恋”自家的“草堂”而不赴约呢! 颈联“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二句,是写吴组缃把老舍这位“客人”,当成“同心”的“骨肉”看待 。
因此再穷,也要把“卖文章”养家糊口的钱拿来“买酒”待客 。
尾联“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二句,是写吴组缃请老舍吃饭的次数已经很难说得清楚了,但记得以前老舍来吃饭,菜肴要显得丰盛一些,“鱼三尺”,表现鱼大,是家宴丰盛的一种比喻;但这次端午节却显得较为寒酸,所谓“不似今朝豆味香”,就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
七律·端午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著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
诗着重表现了老舍与吴组缃之间的深厚友谊,特别突出了吴组缃真诚待人的优秀品格,同时,也揭示了1942年抗日战争处于最艰苦的环境下,生活在重庆的文人的艰辛与苦楚 。
大后方作为陪都的重庆尚且如此,作为较上层的文人尚且如此,全国其它地方人们的生活就不言而喻了!由此可见,这首诗,大大突破了私人交往的层面,大大增强了它的社会意义与思想内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