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怎么写?

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
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时,是在于永正老师去世一周之后,只看书名,我以为是一位资深语文名家从专业的理论角度向读者阐释语文之教法,对于高深的理论性的东西,我内心有些抗拒 。但真正翻开时,才感受到这是名家作为一线教师立足生本课堂积累下来的最朴素又最难得的实战经验 。句段篇章,从俗不从雅,从易不从难,行文之浅显如涓涓之细流沁入心田 。
于老将自己从教以来的点滴感悟简单的分成了四部分呈现在这本书中,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辑《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 。小学阶段的课文篇目相对固定,现在的课本中的很多文章都在我上小学时的课本中出现过,同一篇课文被不同的老师反复的讲过 。怎样导入、哪里可以表演、哪里可以拓展延伸、哪里可以"多元解读"……当我拿到一篇文章时,我能想到的能出彩的点,似乎别人全部都想到了 。要想上出"新意"、讲出"亮点",对于一个菜鸟级别的老师来说难上加难 。就像书中所说,一堂课没有亮点意味着什么?它虽不能和失败画等号,但至少意味着平庸 。
除去用花架子来制造亮点,语文课真正的亮点究竟在哪里呢?于老师在这本书中给出了答案:语文教学的亮点在"语文"里,再说具体一点,是在"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里 。字词句段篇是我们学习语文的载体,听说读写则是要语文课程应该留给孩子的基本的.素养,但四者又不是平起平坐的,要以读写为重 。
指导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很重要,讲解是分析,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是综合,能跃出纸外,能赋予作品生命,朗读更能使人感受 。授课老师能指导学生把文章读好,这节课就成功一大半了 。怎样才能读出亮点呢?
第一:强化初读,要求人人把课文读顺,把握文章情感基调,读出人物的轮廓 。
第二:通过提示语、标点符号、语气以及表情等能够传情达意的元素来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
第三:老师范读,让学生听出人物对话的弦外之音 。第四:关注人物身份、性格、年龄 。如此朗读,学生通过大量朗读再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便能将文章中需要意会的地方读出自己的感悟 。文贵自得,有些知识老师讲也讲不清楚,但学生读多了,见多了,自然会懂 。
读懂了,就要会用,体现在书面上,那就是写的能力的展现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一定有合理有效的拓展延伸 。然而苦于课堂容量以及上课时长的限制,拓展延伸总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但这种课堂上生成性的知识,往往更能吸引人的眼球也最能展示学生的风采和授课老师的功底 。于老师在书中呈现的用"关心"进行造句训练的片段,颇引人深思 。他首先出示一副"老师家访图"并对图中的人物身份进行假设,减少学生造句时不必要的麻烦 。然后让学生造句,并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不同的身份造句 。最后,要求学生用上"关心"来写一段话 。从词到句到段的过渡,依托一幅形象的图画就能变得行云流水,妙趣横生,也很好地解决了低年级学生因袭和干巴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