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恐龙灭绝以后,哺乳动物至今未能征服淡水( 二 )


锹甲(上颚特别发达,个体极大,超硬,雄性间经常会战斗) , 牙丽金龟(锹甲和金龟子的合体),虎王虎甲(锹甲和虎甲的合体),花螳螂(若虫拟态超棒),锥头螳螂(头型有趣),圆筒拟锹甲(独角仙和锹甲的合体) , 犀牛蟑螂(超大型),黄粉鹿花金龟(锹甲和金龟子,臂金龟的合体),三角龙兜虫(没什么好说的) , 屁步甲(会喷出开水一样的高温刺激性液体),XXX竹节虫(可长到一米),螳蛉(螳螂和马蜂的合体) 。其实昆虫是不能用最有趣说的
提到史前动物,大家首先会想到巨大,并且想当然地认为它们个个都比现代动物大得多 。实际上, 虽然许多史前生物的确非常非常大 , 但我们所熟悉的巨型史前动物并非同时出现的 。巨大的恐龙,包括植食性的巨型蜥脚类恐龙如阿根廷龙、梁龙和捕食性的大型兽脚类恐龙如霸王龙 , 生活在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 , 大约从距今2亿年前至6600万年前 。约4500万年前的新生代始新世,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波巨型哺乳动物 , 包括像犀牛的犹因他兽和硕大的安氏中兽 。长毛的猛犸象、几吨重的大地懒和威风凛凛的剑齿虎则是生活在最后一个冰河时代,距今约500万年前到12万年前 。四足动物登陆已有37亿年 历史 ,出现过这么几波巨型动物很正常,我们不能拿整个地质史来比今天这一个时期 。
史前动物并非都那么巨大,与恐龙同享中生代同一片土地的还有我们哺乳动物的原始种类,它们多数只有耗子大?。蛔钚〉目至ぷ庞鹈暮弦宄ぶ挥?0厘米 。史前动物并不一定比今天的同类或近缘物种大 。生活在6000万年前古新世时期的泰坦蟒 , 全长128米,比一辆大巴车还长,重达11吨,相当于一辆大众polo轿车的重量,比现存所有的蟒蛇都大得多 。而 与泰坦巨蟒大致生活在同时期的始祖马——今天马的祖先,却比现在的马小得多,它的肩高只有40厘米,仅相当于一只狐狸大小 。

为什么部分史前动物能长那么大呢? 早在19世纪科学家就发现,从化石记录的信息来看,动物总是随着时间推移在不断变大 , 这条规律我们称之为柯普法则 。根据达尔文进化论,动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而由于变异,它们的后代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 。在稳定的环境中,自然选择总是有利于大的动物 。体型大意味着效率高,"大象-老鼠"曲线告诉我们,体重越大单位体重耗氧量就越小 。无论是食草动物还是食肉动物,身高体大的个体在获取食物、抢占栖息地、抵御天敌方面都会占尽便宜,在求偶阶段也能得到更多异性青睐 。因此,体型大的动物更容易活下来并留下更多后代 , 而由于遗传,大个体的后代也倾向于较大,生存和繁衍上的优势就得以保存并代代巩固 。这样,在自然选择强大而持久的作用下 , 动物就朝着越来越大的方向发展了 。那些巨大的恐龙和古兽,都是经历了几千万年的演化才出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