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万贷款创千万财富_创业贷款成功案例

《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人员宋杰|云南报道
“异地和乡音 , 你仔细听着 , 你多少次冒着风雨 , 跑进农村 , 在扶贫手册上写下承诺;你爬了多少次山 , 涉过多少次水 , 你在田里 , 指导行业 , 给人民一个新的希望 , 把温暖送进人民的心里……”这首诗的作者是云南神木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
今年9月 , 马被授予云南省扶贫攻坚贡献奖先进个人 。她写了这首诗 , 献给云南的援助干部 。马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人员采访时说:“扶贫攻坚中有太多令人感动的东西 。我是根据当时看到的情况写的 , 都是发自内心的 。”
从第一个月只挣40元到贷款2.5万元创业 , 马不仅脱贫 , 还带领家乡人一起脱贫 , 创造了1000多万的年收入 。马秦观是如何走过脱贫致富之路的?援滇干部和马之间有什么动人的故事?
贫困户首笔创业贷款:2.5万 , 只敢用1万
东川是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 也是昆明市唯一的深度贫困县 。是老工业基地 , 革命老区 , 生态脆弱区 , 地质灾害隐患区 。土地面积1800多平方公里 , 自古以来被誉为“华南铜都” 。辖区内海拔差异明显 , 最高4400米以上 , 最低600米以上 。有9个乡镇 , 常住人口32万 , 其中10万原为贫困户 , 2019年宣布扶贫 。
【2.5万贷款创千万财富_创业贷款成功案例】1989年 , 马出生在东川区托布卡镇的一个贫困家庭 。他在希望工程的帮助下读了小学 , 并通过扶贫贷款和勤工俭学读了初中和中专 。
马秦观告诉采访人员 , 她童年的梦想是保护家人 , 改变他们的生活 。
2007年 , 马毕业于昆明农学院兽医专业 , 赴浙江实习半年后回到昆明 。2008年 , 她带着父亲和哥哥在楚雄的一个大农场工作 , 承包了一个养鸡场 , 和六个员工一起创业 。
一年后 , 她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钱 , 她把赚到的8000块钱全部寄给了妈妈 。
2009年 , 20岁的马秦观回到家乡象鼻村创业 。但是因为团路不通 , 流水不通 , 他不具备创业的条件 。几经周折 , 他承包了托布卡镇新店坊村50亩松山 , 开始养鸡 。当时她手里没钱 , 就去镇农经站申请小额贷款 , 拿到了2.5万 。她妈妈也把她寄回来的8000块钱给了她 。虽然贷款25000 , 但她只敢用10000 , 因为贷款三个月就还完了 , 不可能一下子养鸡创收 , 所以要留15000还款 。
同年5月 , 她建了两栋房子 , 一栋做温室 , 一栋为人 , 开始修路 。一家四口早早起床 , 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 , 从公路边修了600多米的路 , 连接到养鸡场 。因为资金有限 , 她先买了鸡 , 然后去乡集市卖 。一年后 , 她卖出了4万多只去温鸡 。2010年2月 , 她建了一个大棚 , 开始养殖大鸡 。随着养鸡场的发展 , 鸡的数量也在增加 。
2013年 , 银行增加单户贷款额度 , 马公司获得更多资金支持 , 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 。
2015年1月 , 公司采用了“公司农民”的模式 , 让更多的村民加入进来 , 共同发展 。就这样 , 公司通过贷款逐步扩大了她的养鸡场 , 从而拓宽了自己的创业道路 。

在育雏鸡舍里 , 马正在教农民观察小鸡和日常喂养
如何防止人们脱贫后再次陷入贫困?上海援助云南干部:支持好项目 , 工业扶贫!
昆明东川区委常委、副区长普陀区援助干部季云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东川区通过努力 , 打赢了2019年扶贫攻坚战 。但是 , 没有了产业的支撑 , 已经脱贫的人很可能再次回到贫困 。在这种背景下 , 云南的救助干部经过调查论证 , 与东川区、托布卡镇共同探索出了一条产业扶贫之路 , 即通过扶持马关沁油茶土鸡项目 , 实现“精准扶贫、精准扶贫”的目标 , 通过调动当地办卡贫困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将有限的救助资金用于帮助当地群众增收脱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