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的写作背景( 五 )


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销歇之时 。
此词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
写到这里,词人翻出一层新的意蕴:“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恨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 。
“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无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我定不负我相思之意 。
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而两相挚爱的心灵却相通 。
这样一来,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双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 。
这样,阻隔的双方心灵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藉 。
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思意”,江头江尾的遥隔这里反而成为感情升华的条件了 。
这首词的结拍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之爱,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的感受 。
全词以长江水为贯串始终的抒情线索,以“日日思君不见君”为主干 。
分住江头江尾,是“不见君”的原因;“此恨何时已”,是“不见君”的结果;“君心似我心”“不负相思意”是虽有恨而无恨的交织 。
有恨的原因是“不见君”,无恨.的原因是“不相负” 。
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相隔千里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 。
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 。
这样新巧的构思和深婉的情思、明净的语言、复沓的句法的结合,构成了这首词特有的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 。
三峡文尾引用诗句的作用 表现“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或以歌词为证,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凉景象)http://dawan.net/UploadFiles/File/200791120352193506.doc(印证山峡山高 岭连 峡窄 水长的特点 同时猿鸣凄异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凉景象 与开头呼应 有余音绕梁的感觉 )
余秋雨《三峡》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三峡,博大的中华文化意象——《三峡》导读 《三峡》一文与其说与景有关,不如说是作者心中内敛却激越的丰富情感的外在体现 。
文章脉络清晰,由引子和三部分正文组成 。
引子开门见山,点明了三峡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
第一部分写白帝城,以李白的诗句、《白帝托孤》的乐曲和故事串起整个部分,一语道出诗人与山水的亲密关系:“只能请那些在黄卷青灯间搔首苦吟的人们不要写诗了,那模样本不属于诗人 。
”真正的诗人,是在湍急的水和险峻的山这间以一叶扁舟把酒临风,沉着而激动地吟出心中精神与感动的人,如李白在白帝城悄然登舟,当时无专用,却被传记千年 。
而那些驰骋一时的战将与战事则随滔滔江水滚滚东去 。
三峡,是真正的诗歌的摇篮,有那阙《早发白帝城》为证,有李白为证 。
第二部分,写过长约200千米的三峡时进入眼帘的神女峰 。
如果说三峡的汹涌奇险是力量、是激情、是阳刚,那么神女峰的安静与神女峰的传说则带着神秘美好陪伴着这力量、这激情、这阳刚 。
无以为报,三峡只有以湍急的浪与呼啸的风作为无言的答谢 。
正好李白等诗人执著游吟出没于险山恶水间,找寻这样那样的美,神女峰的美好与独耸千年的落莫也被诗人用锐利的眼与澎湃的情浅浅吟出 。
作者在此处不吝笔墨地摘录了舒婷的《神女峰》,于是,一个虽残破却仍留在整个民族心中的神话就这样被描述 。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
直接,简单,却有无究的色彩,与千百年前的那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异曲同工 。
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一脉相连,足迹的转移带来感情的波浪思绪的火花,诗是唯一的出路 。
三峡,是属于真正的诗人的,古往今来,没有变更过 。
第三部分则相对地平静,正好激情澎湃后小憩片刻的诗人 。
有万千思绪,王昭君、屈原激激荡荡涌上心头,不仅是凭古,更是在古今一致的水面上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万千感慨归结为一句平平的“还好,还有一位女诗人留下了金光菊和女贞子的许诺,让你在没有月光的夜晚,静静地做一个梦,殷殷地企盼着 。
”梦里,怕者是把酒游吟的李白,珠泪轻垂的神女,盈盈浅笑的昭君,问天索地的屈原,满目的热泪,和那亘古不变的汹涌瑰丽 。
全文无甚直接写景之处,只是以三峡游踪为经,编织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多次凸现三峡的文化含义,诗人、奇山异水、神女、昭君、屈原,三峡几乎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见证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