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中,写景的手法有哪些?( 八 )


即“使深林与层巅战栗而震惊”,并非栗的只是深林,惊的只是层巅 。
9.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琵琶行》) 其中“下马”与“在船”互补见义 。
言主人下了马来到船上,客人也下了马来到船上 。
不然 。
主人在岸客人在船,这样举酒饯行就可笑了 。
19.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 其中“烟”与“月”互补文见义 。
即“烟雾与月光笼罩着一河清水,也笼罩着河边的沙地” 。
并非“笼寒水”的只是“烟”而无“月”,也并非“笼沙”的只是月而无烟 。
11.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 其中“秦”与“汉”互补见义,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以此来映衬物是人非 。
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 。
上述当句互文只有这样理解才是其原意 。
互文除上述表现形式外,还有凡指互文 。
如: 12.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
(《孔雀东南飞》) 13.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 。
(同上) 第12句中的“东西左右”凡指“四周” 。
第13句中的“十三……十六……”凡指兰芝出嫁前已具备了很好的才能与品德,不必拘泥于哪年学了什么 。
掌握了互文这种特殊的修辞方法,对理解文章内容是有一定好处的 。
二、列锦 。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
在流传深远的名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中,“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
再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 。
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
古诗写景角度有哪些? 1、远近:通常是两联一句描写近景,一句描写远景 。
2、动静:一句描写动景,一句描写静景,常与对比手法相结合,其名为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等等 。
比如陆游的《幽居初夏》“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
3、声色:也是衬托的一种,可以说是以声衬静,即诗中有对声音的描写,比如《长安晚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
有时候和动静可以结合起来看 。
4、视角: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角度描写景色 。
比如2011山东卷语文诗歌鉴赏储光羲的《咏山泉》中“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山泉的 。
扩展资料: 写景的古诗: 1、李清照(宋代) -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译句: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
2、白居易(唐代) - 《钱塘湖春行》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译句: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
3、辛弃疾(宋代)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译句: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 。
4、纳兰性德(清代) - 《长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
译句: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 。
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 5、李白(唐代) -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译句: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