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怎么写?( 四 )


教学时还重视语文知识的教学,如:再现式照应 。即后面说的是前文内容的再现或重复 。回答式照应 。即后面说的是对前面内容的解释或回答 。续写式照应 。即后面说的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延伸和深化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怎么写?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录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终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
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精神;
二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呼应的写法 。为了更好地突破重难点,我如下几个环节处理比较成功:
首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
课堂伊始,让学生在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新词后,我就以“忆”作统领提出问题: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了谁?回忆了那些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自主思考,参与讨论,解决问题 。从而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 。
其次,品读重点语句,感受李大钊的人物形象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李大钊的语句,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勾画出来,在旁边写写感受,然后和同学交流交流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加深领会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接着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 。通过学生的课前搜集和课件内容图片介绍及对课文“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革命事业的信心 。”的理解 。
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教学的规律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重点突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 。我教学本课的时候,其一引导学生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如父亲在整理书籍文件时对我的问题的含糊和敷衍的态度与平时的耐心的对比,面对敌人,我的恐惧与父亲的沉着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对比的作用;其二是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我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在内容上的联系,体会到前后照应的好处 。然后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前后照应的地方 。从而体会到前后照应的作用 。
本文的教学也存在一定的遗憾,一是课文长,课前没有很好预习的学生,被老师同学牵着鼻子走;二是部分同学没能做好收集资料的作业,在交流中缺乏主动性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怎么写?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写的,全文通过回忆李大钊十六年前从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和被害后四部分来刻画李大钊通知的伟大,整节课通过两个课时的学习,学生从中深深的感受到了李大钊的伟大 。
第一课时着重在了解李大钊,了解时代背景,从而理清文章的思路,但是因为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背景的了解的有限性,导致自己预设的知识留下了一个小尾巴,如:对文章第一部分的品读不到位 。第二课时主要是对文章的进一步分析与学习,整节课进行的.很顺利,学生感悟的也很好,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表述总是差一点点才能够达到理想状态,这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的注意并侧重对学生这一方面的培养 。还有一个遗憾的地方就是在后面对于本课的写作方法的指导上还是有些牵着学生往前走的意思,不是让学生自己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虽然学生能够掌握并能熟练的运用这一知识,但是还是觉得自学成果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