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怎么写?( 五 )


一是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验证方法,掌握要领 。上课开始,我通过提问三角板中每个角的度数以及每块三角板的内角的和是多少?初步让学生感知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然后质疑:,这仅仅是一副三角板的内角和,而且也是直角三角形,那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中的三个内角的都是180°呢?这个问题一提出去就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的热情 。因此接着就让学生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得出这样的结论 。学生提出度量、折一折、拼一拼等方法 。
二是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以小组为单位有选择的用度量的方法或者用折一折的方法或者拼一拼的方法等等,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印证猜想,得出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
三是进行总结强化了学生对结论的理解与记忆,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 。科学验证了结果,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总结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章《三角形》的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与三角形有关的概念、边、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一些活动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成立的理由,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总结 。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其实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大部分的学生已经知道了这一知识,所以很轻松地就可以答出 。但是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特别重视问题的提出,再让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倾听他人的方法 。
本课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知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所以在第二环节里 。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为此,我设计了大量的操作活动:画一画、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拼一拼、撕一撕等,我没有限定了具体的操作环节,但为了节省时间,让学生分组活动,感觉更利于我的目标落实 。但在分组活动中,我更注意解决学生活动中遇到了问题的解决,比如说画,老师走入学生中指导要领,因此学生交上来画的作品也非常的漂亮 。学生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 。再比如说折,有的学生就是折不好,因为那第一折有一定的难度,它不仅要顶点和边的重合,其实还要折痕和边的平行,这个认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的 。教师也要走上前去点拨一下 。再比如撕,如果事先没有标好具体的角,撕后就找不到要拼的角了……所以在限定的操作活动中,既体现了老师的“扶”又体现了老师的“放” 。做到了“扶”而不死,“伴”而有度,“放”而不乱 。我还制作了动画课件,更直观的展示了活动过程,生动又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感受到每种活动的特点,这对他认识能力的提高是有帮助的 。在此环节增加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