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教学反思怎么写?( 六 )


1、游戏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初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框数的游戏,并让学生在猜测中意会,积累感性经验,从而初步感知规律 。这一环节以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 。
2、学习方式改变,强调合作与交流 。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找规律的内容具有活动性和探究性,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趣味性,“找规律”的内容不能用“对或错”来简单地判断其正确与否,而是要听学生介绍“找的规律”有无道理,这样就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充分地展开交流,注意倾听其他同学讲的有无道理,联系原有的数学知识结构做出判断,不断地、及时地优化自己的数学知识,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发展 。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的作用 。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学生掌握初步的规律之后,从自己的身边着手,寻找生活中的规律现象,让学生在举例中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一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发现给定
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找规律”是根据新课标理念新增加的学习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 。我今天执教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找规律” 第一课时,这是找规律的起始课,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会寻找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为后面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 。由于学生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因此,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较为容易 。但是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神容易分散,语言表达不完整 。因此,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数学学习趣味性,强化语言表达训练,是本节课教学中我较为注重的学习策略 。
我的教学意图有两个:一是让孩子通过找规律能够说出下一个是什么;二是让孩子充分感受规律的美 。围绕着这两个教学意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分别是:1、情境导入2、发现规律3、体验规律4、延伸规律5、自我评价 。
在第一个教学环节“情境导入”设计时,我首先通过“猜一猜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情境导入,充分调动小朋友的学习欲望,激发出孩子大脑中“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原有经验,然后直接揭题:像这样一个冰淇淋一个汉堡包,一个红苹果两个绿苹果,两只羊、一只狼; 又两只羊、又一只狼; 再两只羊、再一只狼,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就叫做“规律”,今天咱们的任务就是一块儿来找——规律 。第二个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发现规律” 。这一环节,我重在强化训练孩子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来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之后的巩固练习我采用的是“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孩子独立完成 。接着,我在“体验规律“这一环节设计了“摆一摆、涂一涂、画一画 ”的教学情境 。其中,“涂一涂”重在让学生会按照规律涂色,还要会说出规律 。“摆一摆” 创设了开放的教学情境,提供学具给学生,让学生三人合作,自由设计“规律”,培养创新意识 。并通过欣赏他人作品、比较辨析规律,学生进一步明了怎样摆才是有规律的排列、谁摆的规律更有创意 。然后,在“延伸规律“环节我设计了“欣赏生活中的规律”和用有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