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教学反思怎么写?

今天,教学《牛郎织女》这一课,民间故事教学新尝试 。课前我盯着教材,心想:这么长的课文,怎样教学才会既省力效果又好呢?如果根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读读议议,学生肯定不会感兴趣 。这时,目光转到人物特点上,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好的想法——按人物关系以及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来教 。
课堂上,我板书好课题“牛郎”“织女”(两人中间空开了几个字的距离)后,说道:牛郎是个可怜的孤儿,在织女之前,谁和他关系最好?它们是怎么形成这样的关系的?老牛又是怎样报答牛郎的呢?从这里,你能看出老牛是个什么样的人?随着疑问的解答,学生知道了老牛的善解人意、知恩图报 。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怎么写?】接着看牛郎和织女 。这时我设计的问题是,他们俩分别看到对方身上什么优点,才愿意结成夫妻的?学生喜眉笑眼地浏览着课文,很快,就把这两个人的品质特点给概括出来了 。牛郎勤劳善良,织女美丽善良且心灵手巧 。
在感受了夫妻二人幸福的生活后我加了一个过渡句,假如故事到此结束,我们会觉得结局是多么完美,可是天不遂人愿,此时出现了另外一个人物——王母,她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马上说“坏!“”赖!”我示意学生根据具体的语言材料谈谈看法,学生在读文后用充分的证据说明了王母的冷酷无情、心狠手辣 。
此时我又加了一个过渡语:牛郎织女被分隔在天河两边,假如故事到此结束,我们又会感到多么可悲,此时又出现了本文中最后一个重要人物——喜鹊,大家说说喜鹊怎么样?学生说:“很仗义 。”
到此,理解课文,概括人物特点全部结束,用时三十分钟 。这么长的课文,能够使学生始终处在兴奋状态之中学习,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甚感欣慰 。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怎么写?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语言通俗易懂,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 。备课的时候我在想,学生们都早已知道这个故事了,在教学中,我应该教会孩子们些什么?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简单的了解故事、指导朗读似乎不能满足孩子们对知识的要求 。所以我想应该引导他们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让孩子们通读全文,让后理清课文脉络,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 。牛郎与老牛、牛郎与织女、织女与王母娘娘的关系,能说出故事的大致情节 。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人物评论的环节,让孩子自己阅读课文,结合课文的相关内容说说这几个人物都有什么样的特点 。他们认为牛郎是个勤劳善良的人;老牛是个位善解人的人;织女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