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教学反思怎么写?( 四 )


第一部分,学生提出了“牛郎童年生活是怎样的?”“牛郎和老牛怎样相依为命?”等问题,我再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理解课文内容,效果竟出奇地好 。我又发现,能提问的大都是思维活跃,成绩优秀的同学,怎样扩大参与面呢?我又采用了小组竞赛的形式,对大胆提问,大胆思考、作答的同学给予奖励,还采取了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同学们的思维越来越活跃,问题都能围绕主要内容,也有了独到的见解……把课推上了高潮 。
我惊喜于这种教学方式带来的变化,这种“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很享受,我在这节课中成了真正的引导者,而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是啊,我们的教学需要不断的创新,才能碰撞出激情的火花 。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怎么写?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故事语言平等朴实,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 。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 。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统治者狡猾的丑恶嘴脸 。备课的时候我就在想,孩子们都早已知道这个故事了,在教学中,我又应该教些什么才能带给孩子更多的>收获呢?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显然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了解故事、复述故事上了 。我想应该是引导学生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课堂教学中,在理清了故事情节后,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在讨论到王母娘娘这个人物角色时,学生中出现了争议 。有学生认为王母心狠手辣,破坏了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可恨 。但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织女违反天规,应该受到惩罚,王母娘娘是大义灭亲、铁面无私 。孩子们互相争辩表明自己的观点,谁也不能说服谁,整个课堂大有辩论赛的意味,作为老师的我根本没有插嘴的份 。我边听边思考,我必须得表明我的观点 。可是我到底站在哪方才是对的?我觉得对于这个人物的认识关系到孩子的价值观的判断 。
“那么王母娘娘是好是坏呢?”在孩子们争论无果的时候,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牛郎和织女追求幸福的愿望是美好的,任何阻止和破坏剥夺别人幸福和自由的人,我都不喜欢 。大义灭亲的意思是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王母娘娘维持的所谓的天规是不合理的规则,所以不能说她是大义灭亲 。本文是一则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群众创作,在群众中流传的,故事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在那个封建统治的年代,老百姓倍受压迫,更多的是渴望自由的生活,而这个故事就是人们这种美好愿望的表达 。”听了我的观点,孩子们信服地点了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