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翔这个名字这么写成一句诗,( 四 )


正因为如此,100年后的青年毛泽东又走回他曾经击水放歌的沙洲,再一次用青春的微笑和飘洒梦想长发的衷肠来慰藉乡亲的怀念 。
我当然知道,就是因了这楚人与故土的秉性,一股担当民族兴亡的沉浮勇气,才在汹涌的涛头铸就绝世词响 。
问天也罢,问地也罢,问贾傅,问范公,问苍鹰,问红枫,毛泽东没有月迷津渡,雾失楼台的惆怅,只有坦荡淋漓,视万户侯为粪土的激奋心澜 。
我知道,楚楚的妈妈在她朦胧婴儿心灵上,已用从多方面获得的智慧钥匙去开启她认识世界的窗户 。
我应该告诉她,这个巨人也是一个在平常的农家出生成长的孩子,只是因为他自己在迷茫中找到了路,找到了灯火,找到了曙光,他的眼睛才变得如此智慧明亮;他的鼻子才显得高峻雅秀;他的耳朵才如城似宫;他的嘴唇才抿得温厚滋润;他的肩膀才巍峨宽阔;头发才像自己的书法遒劲飘逸 。
他的整个音容都像他的诗词、文章、演讲那样凝重、浪漫、奔腾、壮烈、豪迈!是的,这个青年很普通、很潇洒、很时尚、很温情、很笃意,因此他会永远屹立在阳光、风雨、冰雪、清风中微笑、思索和遥望 。
是的,他的心中血脉里会永远澎湃古老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和三湘山水与韶山乡情的浩气血液和天上黄河流成的汹涌乳汁 。
人如山水,山水如人 。
思想、情感、意志、梦想、哲学、宗教、生理、艺术会在某个时刻、地点、环境中集结;会在某种缘分、相知、默契中涅槃;会在某次颠簸、断裂、缝合中升华 。
这便是天地人结合和酿制的千古绝恋和世纪轰响;这便是艺术精魂共山河生辉的真实写照;这也是水滴石穿、金石为开的现实启迪;这更是从容攀登、众山俯首的生动证明 。
我在对楚楚说,这不是石头的雕塑,不是作秀时代的偶像,也不是神,而他是中华文化养育的潇湘之子,因之,他更不是雕塑家黎明和他的艺术团队的奇思梦想和艺术痴情所致,而是他们从青年毛泽东的一张旧照片上看到了这个潇湘之子,大地之子,炎黄之子在深刻的理性思考后绽放诗意的一笑 。
而这笑容收拢之后,他的前额便呈现一片丰厚宏大的思想原野,双目放射的穿越岁月的亮光,神灵似地梳理着艺术家们的复杂思绪,扫荡着艺术家心中的郁结 。
顿时,让艺术家们领悟和辨析了这个青年学子的宽阔胸怀和壮丽展望 。
艺术家们这才懂得,走回橘子洲的青年毛泽东,就是要用自己心中的气韵装点宇宙和大地之间的美丽精神世界 。
然后,他要让滔滔北去的湘江,永远唤回洞庭湖和长江逝去的青春波浪 。
太阳慢慢地向中天移去,江风也缓缓地穿梭在洲上的络绎不绝的人流笑语里 。
橘子洲此刻在悠悠回旋着美好的忆念,生活的斑斓,渴望的甜蜜和梦幻的绚丽 。
这些留在曲径上的细微足印,亲密低语,还有照相机镜头前的虔诚面容,都在倾诉对一个远去老乡的深情感激和问候 。
如果要说自然之美、人伦之美、艺术之美是酿造冶铸人间天堂和美好人性的神灵,而我要说,不是神灵,而是上帝的愿景和本来的福祉在支配这个可知而未知的世界 。
上帝呵你就是祖国,就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和生生息息的黎民百姓 。
到橘子洲来吧!来品读一下湖湘文化和现代文化之积淀相融而锻造的天地之道,平民之心,江河之胆,自然之灵,文化之根吧! 充满阳光、绿色、梦幻的橘子洲呵!勃发鲜活、雄奇、眷恋的橘子洲呵!
请大家提供含启的古诗词《帝京篇十首》李世民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 。
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余 。
连薨遥接汉,飞观迥凌虚 。
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
岩廊罢机务,崇文聊驻辇 。
玉匣启龙图,金绳披凤篆 。
韦编断仍续,缥帙舒还卷 。
对此乃淹留,欹案观坟典 。
移步出词林,停舆欣武宴 。
雕弓写明月,骏马疑流电 。
惊雁落虚弦,啼猿悲急箭 。
阅赏诚多美,于兹乃忘倦 。
鸣笳临乐馆,眺听欢芳节 。
急管韵朱弦,清歌凝白雪 。
彩凤肃来仪,玄鹤纷成列 。
去兹郑卫声,雅音方可悦 。
芳辰追逸趣,禁苑信多奇 。
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 。
烟霞交隐映,花鸟自参差 。
何如肆辙迹,万里赏瑶池 。
飞盖去芳园,兰桡游翠渚 。
萍间日彩乱,荷处香风举 。
桂楫满中川,弦歌振长屿 。
岂必汾河曲,方为欢宴所 。
落日双阙昏,回舆九重暮 。
长烟散初碧,皎月澄轻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