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所有诗词(12)


这一无常,谁也逃不过 。
从脂批来看,史湘云嫁的丈夫可能是卫若兰,但石头写的射圃原稿已丢失,雪芹未能补齐,程高又不敢补,只好留下这个漏洞 。
为了前后照应,不出矛盾,程高才在后四十回,连补了一下香云结局 。
从连补来看,还算成功,因为果然有一天射圃稿找到的话,和程高连补处放在一起看,不会有大矛盾的 。
有人说史湘云该嫁宝玉,并白头到老 。
根据是第三十一回题目:因骐麟伏白首双星 。
这是不可能的,作者无此意图,从判词和曲演中都看不出此意图,从主题也不可能推出这样的结果 。
这样说的读者是不懂什么是双星 。
细看看判词,也不会得出湘云能和谁白首的结论 。
实际上,曹雪芹在整理时,以此为题目,有如下两个原因 。
一方面是本回后半部写的内容便是骐麟,便是阴阳之理;另一方面,因骐麟伏白首双星,是说,这大小一雄一雌骐麟,正因为是无息无情之死物,才藏阴阳不可分即阴阳白首之至理 。
相比之下,有情的男女,想如阴阳双星那样白首...
高分请教:我最近要写“《红楼梦》中诗词曲赋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在整个《红楼梦》文本中起着四大作用: 第一:借韵文发挥,伤时骂世,指桑骂槐 。
虽然《红楼梦》开卷第一回就表明“此书不敢唐突朝廷,亦非伤时骂世之旨”但事实并非如此 。
读者稍加留意就知道是曹雪芹故将“伤时骂世,指桑骂槐”作了一番掩饰罢了 。
“伤时”之作早已在中国文学中形成一大类别,就以《葬花词》而言,这是林黛玉对落花的叹息哀悼,但是自然中的花开花落值得如此爱怜与惋惜吗?《葬花词》背后隐藏着什么?葬花人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心境?曹雪芹到底要给我们表达什么?其实从《葬花词》中透露出来的是中国文人历来对命运和死亡的焦虑 。
林黛玉是文人,象征着中国历史上那些正直、孤傲、聪慧而怀才不遇的文人 。
从《葬花词》中我们听到了作者对命运的感叹!听到了人和文人,自然和历史,天命和人命交织而成的深沉旋律,这是曹雪芹最为焦虑痛苦的呼唤,是《红楼梦》中最具代表的“伤时”之作 。
“骂世”之作在《红楼梦》里也随处可见,比如薛宝钗的《螃蟹咏》——“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
”写的虽然是螃蟹但骂的却是那些善于阴谋诡计,不走正路,不可一世的政客 。
第二:借韵文反映时代文化精神生活 。
曹雪芹通过书中人物的作诗、填词、题额、拟对、制谜、行令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生活 。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曾经说过:诗词吟咏本不是男子们的事 。
而这一风气又普遍存在于那个时代 。
曹雪芹假借大观园中小姐、少爷们日常生活的趣闻琐事、作词联对,把他熟悉的生活素材重新锻炼变形,以“微尘之中见大千”的方式把清代极流行的社会风俗、文化现象折射出来 。
曾脂砚斋批语道:“借省亲事写南巡”,我们从曹雪芹的家族史中以及他所亲身经历的事可以断定关于元春归省的种种描写中有着康熙南巡,曹家多次接驾的影子 。
而众姐妹奉旨作诗也是那个时代封建臣僚们奉命作应制诗的情景再现 。
《红楼梦》中诗文的比重很大,围绕作诗的重要情节也是反复出现——先结“海棠社”;又赛“菊花诗”;吃着螃蟹也要吟诗;香菱学诗;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中秋联句等等 。
写诗高潮一个胜似一个 。
这里面又反映一种什么样的时代精神呢?中国历来有着注重诗歌韵文的悠久传统,清代更是以诗文为正宗正学 。
清代文人们的相聚多是以这种作诗联句为高雅之举 。
文人们认为诗才就是那个时代最高的一种才能,而才能更是一种美、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提高与进化自己心灵的努力 。
第三:借韵文述事、述人 。
《红楼梦》中的韵文有两大独特性——韵文述事,韵文述人 。
在《红楼梦》中这两大特性几乎是同时展开 。
所谓韵文述事就是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插入的一首首诗作,从而起到对事件作进一步说明 。
所谓韵文述人是指在小说中诸多人物所抒写的一次次吟唱,从中折射人物心理 。
在《红楼梦》中韵文述人的比重远远超过韵文述事,不仅仅在数量上,而且在其隐喻意味上韵文述人占据着主要地位 。
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所插入的韵文,主要是韵文述事,起着为小说的整个叙述定调的作用,一首《好了歌》以反复咏唱的方式道出了一声声长吁短叹,主旨在于诸色皆空;而一篇《好了歌解》则是委婉舒展,细细讲述色如何而空的秘密 。